册子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名字和病症,有些旁边还标注了\"急\"或\"重\"的字样。陆昭阳粗略翻看,发现大多是长安城中的富贵人家,也有不少寻常百姓。
\"城南李家的孩子高热不退,已经记了三回了。\"杜安指着其中一页,\"还有西市卖豆腐的郑婆子,腿疾发作,疼得下不了床\"
陆昭阳点点头,将册子收入怀中:\"今日我先去看看这几个急症。\"
安仁坊的街坊们见到久违的\"陆神医\",纷纷上前问候。卖花的王婆硬塞给她一束新摘的芍药;茶肆的赵掌柜追出来非要请她喝杯新到的明前茶;连坊口的几个顽童都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说着这半年的新鲜事。
\"陆先生回来啦?\"德济堂的阿来远远看见她,飞奔过来,\"我就说您该回来了!掌柜的天天念叨呢!\"
陆昭阳笑着点头:\"嗯,我知道了。\"
\"您不知道,这半年多少人找您看病!\"阿来激动地说,\"连宫里都派人来问过好几回\"
\"宫里?\"陆昭阳脚步一顿。
\"是啊,说是哪位贵人有恙,太医院束手无策。\"阿来压低声音,\"不过那是两个月前的事了,后来听说请了终南山的神医去看,也不知\"
陆昭阳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没有追问,她知道定是师兄。她按照名录,先去了城南李家。那家的孩子才五岁,高热不退已有七日,别的郎中开的药都不见效。
诊脉后,她发现是罕见的\"暑热内陷\",需要用特殊的针法引热外泄。三针下去,孩子的烧就退了大半。又留下三副药,嘱咐按时服用。
\"多谢陆神医!\"李夫人感激涕零,非要塞给她一锭银子,\"您不知道,我们找了多少大夫,连太医院的张太医都请来看过\"
离开李家,她又去了西市看郑婆子。老婆子的腿疾是多年劳损所致,针灸加药敷,疼痛立刻减轻不少。郑婆子家境贫寒,陆昭阳不仅没收诊金,还留了些药材让她继续敷用。
\"陆神医真是活菩萨啊!\"老婆子抹着眼泪说,\"这半年您不在,我们这些穷人生了病,连个靠谱的郎中都找不到\"
就这样,陆昭阳一直忙到日头西斜才看完名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