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商,除辽东以外的行商都已是实施阶梯税率,成效很是显著,但于辽东这块地方,朝廷的政策却没有按照这个来,而只百中取一,三年后再按照阶梯税率收税。
如此,给足了辽东商、民扎根的时间,也给了他们能在辽东生活的希望。
“当然,”董柏年看向屋中诸人,“我虽为当家,但也不勉强,若愿意跟着我去辽东的,我自会善待,若不愿意的,我也按照各房该得的分好了银子,你们留在太原也好,或去江南也罢,我绝不干涉。”
董家除了董柏年,还有二房董松年和三房董桦年,他们跟着自家大哥做生意,虽比不上范家家大业大,但比之寻常百姓可要好过了不少。但要让他们自己去做生意…二人深知自己没有大哥那个本事。
“爹,曲家可有什么说法?”董锦昌又问。
汾阳曲家同他们董家世代交好,董锦昌未过门的妻子便是曲家第三女,此前他们也是商议一同往南方去。
眼下董家要去辽东,总不能曲家自己往江南去吧!
“这也是我正要说的,”董柏年掏出一封信递给董锦昌,“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去信曲家,他们回信直接就应了。”
曲家既然也同意去辽东,董锦昌还有什么好反对的,笑着点头道:“好,那就去辽东。”
董松年、董桦年想着自己也没本事,就算拿了自己那份银子,迟早也是要花完,还不如就跟着大哥北上辽东去。
事情便这么定了下来,一家人翌日决定去衙门交户籍凭证,董松年、董桦年也要通知妻儿收拾行装,很快便告辞离开。
董锦昌正要告退时,董柏年却是把人叫住,“锦昌,爹还有事同你说。”
闻言,董锦昌重新坐下,看向董柏年问道:“爹还有什么事?”
“说要迁居辽东,你可有想过具体定居在哪个城镇?”
董锦昌“啊?”了一声,神情很是奇怪,“不是沈阳吗?除了沈阳,爹难道还有别的打算?”
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