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这位在权力斗争中摸爬滚打多年的铁腕人物,本就对权力有着强烈的掌控欲。李贤的改革主张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她的权威,她认为李贤太过刚直,若继续让他做太子,日后恐怕难以掌控。加之明崇俨的谗言,她心中对李贤的不满也日益加深。武媚心想,倒不如趁此机会废了他,另立一个更听话的储君,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权力不受威胁。
终于,在一系列阴谋与权术的交织作用下,李治在武媚的劝说下,忍痛做出了废黜太子李贤的决定。
诏书颁布的那一刻,天空仿佛也被这沉重的决定所触动,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狂风呼啸着席卷而来,吹得宫殿外的树木东倒西歪。李贤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周遭的一切瞬间模糊,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这一纸诏书下崩塌。他僵立原地,双腿仿若灌了铅般沉重,动弹不得。脑海中,往昔的种种如走马灯般快速闪过,那些为改革日夜操劳的日子,朝堂上慷慨陈词推行新政的场景,与如今的落魄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他满心皆是不甘,犹如困兽在胸腔中横冲直撞。他自问,自被立为太子以来,哪一日不是殚精竭虑,为大唐的繁荣昌盛谋划?改革虽触动了部分人的利益,可哪一项举措不是为了让国家更强盛、百姓更富足?他苦心孤诣,想要为大唐开辟一条崭新的道路,却为何落得如此下场?那些莫须有的罪名,就像一把把利刃,无情地刺向他。他恨,恨明崇俨那妖人的恶意构陷,恨保守派大臣们为了一己私利颠倒黑白,更恨自己在这场权力的漩涡中,竟如此无力反抗。
悲愤如汹涌的潮水,将他彻底淹没。他的双眼布满血丝,牙关紧咬,嘴唇因用力而泛白。他抬头望向灰暗的天空,心中呐喊:“父皇、母后,儿臣究竟错在何处?为何你们宁愿听信那妖人的谗言,也不愿相信儿臣的一片赤诚?” 他满心期待着能有一丝转机,哪怕是命运的一丝怜悯,然而回应他的,只有呼啸而过的狂风,带着彻骨的寒意。
绝望如影随形,逐渐将他吞噬。他深知,从这一刻起,自己的政治抱负已如镜花水月,再无实现的可能。曾经围绕在身边的支持者,如今或被贬谪,或遭流放,树倒猢狲散。而自己,即将被逐出长安,前往那遥远而未知的巴州,等待他的,或许只有无尽的孤独与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