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他即将随手合上书籍时,某一页的内容忽然让他眼神微微一凝。
“嗯?幻术?”
他的目光定格在书页上,书中的插图绘制得颇为细致。画面中,一个身披宽袖长袍的表演者站在舞台之上,双手微微抬起,袖袍飘动,周围的观众神色各异,有人惊愕,有人拍手叫好,甚至有人伸手在空中比划,仿佛试图揭穿什么。但无论如何,他们的视线都被台上的表演牢牢吸引。
叶语闲继续往下翻阅,发现这一部分的内容并不是什么神秘的法术,而是一些依靠手法、道具和误导观众视线的戏法。虽然后世把这些归为魔术,但在大明,这些不过是杂技中的一类,甚至还没有专门的称谓,只是被称作“奇技”或“巧技”。
比如书中提到了一种长短绳的技艺——表演者手中握着一根普通的麻绳,在众目睽睽之下,说长便长,说短便短,仿佛随意操控着它的长度。但实际上,绳子的两端隐藏了巧妙的扣环,搭配袖口的遮挡,配合一定的话术和手势,便能在一瞬间改变观众的认知。
再比如,有一种戏法叫空手出珠,表演者摊开双手,展示给所有人看,确认手中什么都没有,然后轻轻一合掌,再摊开时,掌心竟然出现了一颗圆润的珠子。其奥秘在于,珠子原本藏在袖口边缘,利用特定角度的手势遮挡,加上表演者的语言引导,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手掌的开合上,而忽略了真正的藏匿位置。
还有一些更复杂的技法,比如如何让一块小方巾凭空消失,如何在观众眼前“折断”手指又恢复原状,如何让铜钱穿过桌面,甚至如何让水碗中的水凭空消失——所有这些,都是依靠巧妙的手法和心理暗示,让人误以为看到了不可能的景象。
叶语闲仔细翻阅,心中不禁感叹,这些技法虽然看似简单,但若是运用得当,足以让观众目瞪口呆。它们的本质,并非真正的幻术,而是一种巧妙的欺骗感官的手艺,依靠手速、角度、道具以及心理引导,让人相信自己“看到了”某些不存在的东西。
合上书,他嘴角微微上扬,轻轻敲了敲书脊,低声自语道:“有趣,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可小觑啊……”
叶语闲随意翻阅着书籍,忽然,几页书页间夹杂的一张薄纸飘然落下,轻轻地落在他的膝上。他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