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6/7)页
未定,十一月份又上疏曰《大礼或问》。
    这份奏疏长篇大论,有上千字。其条理清楚论据充分,引经据典无不恰当。张璁超一流的思维能力、文字水平展示无遗。
    奏疏开头直接说:今之典礼议者,必以我皇上宜考孝宗,而以兴献王为叔父。谓之崇大统也。实则割私恩也!
    接着张璁理清宪宗以来的统绪,认为嘉靖继的是祖宗之统。如果皇位非要继嗣,为什么不继武宗之嗣?
    最后张璁表示:璁不敢为终身谋也!夫礼小失则入于夷狄;大失则入于禽兽!璁惧夫礼之失也,故不敢为终身谋也!”
    嘉靖把《大礼或问》连读三遍,令司礼监将其全文列入邸报,传之天下。
    蛰居镇江的杨一清看到《大礼或问》,叹息道:“张璁的说法如同圣人之言,没有人可以改变的!”
    但是杨廷和显然不认可张璁的言论近于圣人大义,此时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尚书刘春病故,罗钦顺接了刘春的位置,詹事府学士兼礼部尚书石珤当上了吏部尚书。石珤未等张璁观政期满,一纸调令把张璁打发去南京礼部任七品主事。
    正德的梓宫终于进入山陵,正德十六年从此划上句号。杨廷和正式做出妥协,允许在嘉靖元年的新年诏书中,嘉靖可以承认老兴献王和蒋妃为父母,并尊称为兴献帝和兴献后;但同时嘉靖还必须称孝宗为“皇考”,意思是将嘉靖帝血缘和社会身份两个维度的父母区分开来。
    杨廷仪继续受到御史的弹劾,眼看当不了兵部尚书。不得已,嘉靖把南京的乔宇调到北京任兵部尚书,把杨廷仪调到工部任侍郎。
    杨廷仪品级没变但降了官场地位。为了弥补杨廷仪的心理创伤,嘉靖荫杨廷仪之子为国子监监生。
    议礼事件似乎结束了,群臣见嘉靖不再折腾,纷纷松口气。
    这个时候,湖广巡抚席书上疏建议说:致仕的原阁老杨一清有临事发奇之才,有折冲御侮之略。在中央能处理大事,在边镇能决策机宜!应该起复杨一清经略西北。
    朝臣都知道席书是第一个投靠嘉靖的。席书收到朝廷发出的正德遗诏后,第一时间派幕僚快马前去兴献王府通知守丧中的嘉靖。
    此人远在湖广居然能揣摩到嘉靖的心思,不消说,日后必定前程似锦。
第(6/7)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道界天下从种药开始苟道长生模拟模拟就无敌了废物乡干部竟是京城名少开局曝光古人皇功业,惊呆皇帝们亮剑民用供应商被关十万年,我疯了,也无敌了惊,废物老公是仙帝杀敌涨修为,入伍参军的我黄袍加身重生四合院:甩不掉的秦淮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