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气氛活络,杨植引入正题道:“真羡慕诸位仁兄,江西籍翰林众多,我们南直凤阳就找不到翰林,言官、六部官员!”
一名举子讶异道:“南直的翰林学士亦是不少,杨解元为何不去拜访毛大宗伯等人?”
杨植笑着说:“列位有所不知,那南直各府互相鄙视,从不抱团!苏州看不起松江,松江看不起常州,苏松常又看不起应天府,因为应天府距徽州府近,他们将南京蔑称为徽京!
然后这些江南道的,又一起看不起江北人!而江北人呢,扬州看不起淮安,淮安看不起徐州等等,不一而足!
所以,我们江北凤阳举子去找苏松籍官员,用南昌话来说,就是乡根哩想高攀豪门!”
江西籍举子万万没想到南直如此散装,内部的鄙视链如此错综复杂,诧异道:“杨兄乃南直解元,居然登不了他们的门,岂有此理!”
欧阳德安慰说:“杨兄不必担忧!大家四处奔波,无非是想多了解一些关于会试的资讯!这几日我等拜访过很多江西籍京官,杨兄只要问起,我等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杨植沉吟道:“世人皆知‘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皇明之翰林、朝臣历来以江西人为多,预计阅卷官至少也有几名江西人吧?江西籍翰林朝臣是如何分析会试的,各位仁兄可否告知一二?”
众人毫不隐瞒,纷纷将江西籍有身份的京官对会试的分析一一道来,大家边吃边说,画出一个大致的考官范围。
江西作为一个考试大省,不知道多少老师、教谕一生研究各种考试,早就把八股、五经、六级科举摸得透透的。杨植听得津津有味,啧啧称赞。
眼见天色渐晚,大家吃饱喝足,互相留了住址,不外乎是江右会馆、凤阳会馆,约定下次再聚,互通信息。
杨植回到会馆,李婉儿怒道:“老爷一个天下第一乡试的解元,没有一点正形,整日价游手好闲!想当年,妾身才九岁就背下四书,十岁起白天纺纱织布,晚上写三篇八股文才入睡!那些秀才举人哪个不是如此!”
杨植知道女人靠哄,特别是川渝暴龙最吃这一套,遂陪着笑握住婉儿的手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