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有很多将军,不过都只是挂了个头衔,因为无官可升了,所以都希望自己的主公更进一步,坐上更高的权位,那么能下分的权位也就更多。
这也是黄治自己的考虑,毕竟他现在没有朝廷的授封,如果占领下了整个幽州,倒是可以关上门来把自己当老子,像公孙瓒一样,一个太守的职位,就封别人为刺史,好比你是一个九品县令,却封别人为二品官员。
不过,公孙瓒是有真本事的,南征北战,虽然只是太守,但地盘却比刺史或者州牧更多,如同后来的曹操,只是将军的时候,却比天子还天子,因为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明白,职位高低都不重要,实际上掌握城池和兵马最多,才是最重要的。
但弊端还是有的,除非管理好手下的军马,否则无官可升,那么很多将军都只是一个头衔,有名无实,让没有目标的将领,更加没有了目标。
黄治这样安排,也是因为职位是自己设定的,他可以自信分发职位,不需要朝廷的授封,不会被人诟以谋反。
至刚易折,该低调的地方,还是要低调。
他和一些来投靠的谋士商量了一下,当然,做主的还是自己,觉得为将者,必须要文武齐全,如果连字都看不懂,一封密信还要到处找人解读,这还是密信吗?
再者,沮授曾经点评过颜良、文丑两人:良性促狭,虽骁勇不可独任。
也就是说,勇猛,但是没有脑子,当当先锋大将还是可以,但是当万军统帅,绝对是不行的。
黄治要避免这些历史性的错误,让帐下的谋士出题,进行考校,文试、武试都及格的,则可以胜任高的职位,而只有一方擅长的,则另行安排,或者胜任低的职位。
一个队为十人,一个班为五十人,一个连为一百人,一个营为一千人,一个团五千人,一个旅为一万人。
这是黄治的安排,他觉得多划分职位,适当的安排士兵,能够让军士更有攀爬的高度,那样才能让他们更有动力,更有目标。
张虎、张豹、张狮等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提拔成了连长或者营长,都有了一定的职位,想要继续往上爬,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