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服、成服: 脱去或穿上孝服,为丧礼中的环节,标志着服丧期的开始或结束,与“闭”日、“鬼”宿的丧葬、了结属性高度契合。
作灶: 修建或安放炉灶。有安家立业、稳固基础之意,或许符合“闭”日的稳固性质。但需避开胎神位(含炉房)。
交易、立券: 指达成交易、签订契约。可理解为对某项事务的“关闭”和确认。建议选择上午吉时进行。
入殓、移柩、破土、安葬: 这些均为丧葬核心事宜,与“闭”日(关闭墓穴)、“鬼”宿(鬼神之事)以及清明节祭祀主题完全吻合,是今日最适宜进行的活动。
今日所忌:
词讼 (打官司): 彭祖百忌明确指出“癸不词讼理弱敌强”。加之“闭”日易致事情僵持、不通,“先负”日亦不利争讼,故今日打官司非常不利,宜避开。
开光: 为神佛像开点眼眸,赋予灵性。今日“鬼”宿值日,阴气较重,且“闭”日不利开启,不适合进行此类神圣阳气的开光仪式。
开业、开市: “闭”日与开业的“开启、开张”性质完全相反,寓意闭塞不通,财路难开,是开业的大忌之日。
【儒家修身之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今日清明,乃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 的重要节日。《论语》有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意思是,认真对待丧礼,追念远代祖先,就能使社会风气趋向淳厚。清明祭扫,正是这一儒家思想的生动实践。
这与《大学》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息息相关。“慎终追远”是“齐家”的重要体现,通过家族共同的祭祀活动,强化血脉联系,传承家风家训,使家庭和睦有序。而这份对根源的敬畏、对生命的尊重,又反作用于“修身”,培养个体的感恩之心、责任感和仁爱精神。当个体德行提升,家庭和睦稳固,社会风气自然淳厚,“治国、平天下”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今日所宜多与丧葬、祭祀、安顿(安床、作灶)相关,正是实践孝道、稳固家庭的具体行为。而所忌的“词讼”、“开业”,则提醒我们在缅怀先人、注重人伦根本之时,应减少纷争,不宜过度追求外在的扩张,更应注重内在德行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