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
扫墓祭祖: 这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体现了中国人尊祖敬宗、饮水思源的传统美德。
踏青: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到郊外赏春、游玩,呼吸新鲜空气,感受自然生机。
放风筝: 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晦气,带来好运。
插柳: 有些地方有插柳于门上的习俗,据说可以辟邪。
吃青团\/润饼菜等: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清明食俗,多与寒食节(清明前一两日)相关,食用冷食或具有春天特色的食物。
道家顺应自然 - 《庄子》智慧:
清明时节,阳气上升,自然界一派欣欣向荣。道家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清明这个节点上,我们更应体会自然的律动,顺应春生之气。
《庄子·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清明踏青,亲近自然,正是体悟这句话的绝佳时机。感受风吹过肌肤,看草木生发,听鸟语虫鸣,我们会发现,人并非独立于天地之外,而是宇宙整体的一部分。我们的呼吸与大地的脉动相连,我们的情绪也随着季节的变换而流转。放下尘世的纷扰,融入自然,便能体会到“万物与我为一”的和谐与宁静。
顺应春生之气: 春季对应五行中的木,主生发。道家养生讲究顺时而为。此时应早睡早起,多到户外散步(广步于庭),舒展形体,让身心都像春天的草木一样舒展、生发。避免压抑情绪,保持心情愉悦,以助阳气生发。这与《黄帝内经》的春季养生原则不谋而合。
敬畏生命: 清明祭祖,提醒我们生命的传承与不易。道家亦尊重生命,《道德经》有“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之说,其中“慈”即是爱护生命。在生机勃勃的春天,更应爱护一切生命,不滥杀,不破坏自然环境,践行道法自然的理念。
今日践行: 不妨利用今日,若条件允许,去户外走走,感受清明之气。即使不能远行,也可在家中开窗通风,打扫庭院,整理心情。祭祀祖先时,心怀虔诚与感恩。体会生机,尊重生命,让自己的心境如清明的天空一般澄澈。
【十二时辰宜忌 - 把握吉时,事半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