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源自中国古代对都城的称呼,其中“洛”指洛阳,象征都城。日本模仿中国,将京都称为“洛阳”(rakuyo),因此“上洛”字面意思是“前往京都”。目的是从朝廷或幕府获得统治合法性,例如取得讨伐敌人的命令书。从而控制全日本,成为天下霸主。上洛通常伴随着军事行动,大名需要击败或迫使沿途的其他大名臣服,才能顺利进入京都。这一过程充满风险,失败可能导致大名的势力大幅削弱。试图上洛的大名如今川义元,织田信长,武田信玄等。今川义元途中被织田信长截杀,武田信玄在三方源会战中被德川家康给击毙,成为上洛失败的典型例子。而织田信长则成功上洛并迅速控制京都,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岛津加久指着地图道:“将军小人要丹波,山城,近江,河内,伊势这五国。”刘文秀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补充道:“我看摄津,大和尾张你也应该拿着。不然你的地盘容易被攻击。”岛津加久随即跪地谢恩道:“多谢将军成全。”这可把一帮大名给看傻了,这岛津加久要干嘛?他要上洛吗?他把天皇的京都都给围起来了,他要干什么?他眼里难道就没有德川将军了吗?无数的问号在一众大名的脑子里此起彼伏的冒着。因为京都的土地,可不是他们这些九州蛮荒之人敢惦记的。关键这家伙要了这么多,大明的将军居然还给他加了三国,这找谁说理去,看来有时候当当孙子也没什么不好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