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他旁边的官员刘子昂点头附和,揉了揉太阳穴,叹道:“对,我们得让北乌国知道,这仗打得有理有据,是他们逼我们的。”他拿起另一张草稿,皱眉道:“这一段写得太软,少了点威慑力。得再改改。”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反复推敲着文稿,时而提笔修改,时而摇头否决。桌上散落的草稿上,满是涂改的痕迹,有的字迹潦草,有的被划得面目全非,足见他们为此耗费了多少心力。
过了一会儿,陈文轩放下笔,拿起一份定稿,朗声读道:“北乌国无端挑衅,杀我护卫,伤我商队,此乃不义。今我弼麟国发兵讨贼,伸张正义,望尔等悬崖勒马,勿自取灭亡。”他读完,抬头看向刘子昂,问道:“这样行不行?”刘子昂听后,沉思片刻,捻着胡须说:“措辞够硬,立场也清楚,但最后一句可以再加点警告,比如‘若执迷不悟,后果自负’。这样更能震慑对方。”陈文轩听后,眼中一亮,点头道:“有理!”他提笔在末尾添了几句,随后将信纸递给其他官员传阅。
几名官员接过信纸,逐字逐句地审阅,时而点头,时而低声讨论。一名年长的官员看完后,缓缓道:“这封信语气刚柔并济,既表明了我方的决心,又留了一丝余地。若北乌国识相,或许能避免大战。”另一名年轻官员却摇了摇头,苦笑道:“北乌国既然敢挑衅,怕是不会轻易低头。这信与其说是劝降,不如说是宣战的前奏。”众人听后,沉默片刻,心中都有些沉重。
陈文轩松了口气,将信纸装进信封,小心密封好,交给一名年轻官员,郑重叮嘱:“送去驿站,务必尽快送到北乌国。路上小心,切勿延误。”年轻官员接过信,点了点头,语气坚定:“主事放心,我定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