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站得笔直如同雕塑,却鸦雀无声。朝臣们的目光在彼此间游移,感受到国王的怒火如同一团乌云笼罩在头顶,压得他们几乎喘不过气来。平日里侃侃而谈的大臣们此刻都低下了头,谁也不敢轻易开口打破这沉重的气氛。国王的目光如刀锋般扫过众人,锐利中带着几分质问与期待,似乎在等待有人能站出来,回应他的愤怒,为他分忧。他的手指紧紧扣着龙椅的扶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显然是在强压着情绪,等待着朝臣们的反应。
大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国王粗重的呼吸声和偶尔传来的衣袍摩擦声打破了这片死寂。窗外的风轻轻吹过,带起殿外的树叶沙沙作响,却无法缓解殿内的紧张气氛。朝臣们低垂着头,心中各自揣摩着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将如何发展。国王的愤怒如同一把利剑悬在头顶,而弼麟国的挑衅则如同一块巨石压在每个人的心头。谁都知道,这封信不仅仅是一纸通牒,更可能是两国之间大战的导火索。
朝臣们依旧沉默,低着头不敢直视龙椅上的国王。就在这僵持的时刻,丞相耶律文渊终于动了。他缓缓迈出一步,脚步轻而稳,打破了大殿的死寂。耶律文渊年近五十,身形瘦削却不失风度,一身深蓝色的官袍衬得他气度沉稳。他拱起双手,低头行礼,声音平稳却带着一丝谨慎:“陛下息怒,弼麟国此举确实嚣张,但我们不能被怒火冲昏头脑。应先弄清他们的真实意图,再做应对之策。”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仿佛一缕清风试图吹散笼罩大殿的阴霾。国王闻言,冷哼一声,猛地转过身,锐利的目光直射向耶律文渊,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屑:“弄清意图?他们的意图还不明显吗?这是挑衅,是要开战!难道你要我北乌国坐以待毙,束手就擒?”他的声音中怒意未消,甚至因为丞相的劝阻而更添了几分火气,手指用力指向那封被摔在龙案上的信纸,似乎在控诉它的存在。
耶律文渊并未因国王的质问而慌乱,他微微低头,保持着恭敬的姿态,不慌不忙地回道:“陛下,臣并非主张退让。只是若贸然应战,恐正中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