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斜切过顾家染坊的天井,铜丝断裂的脆响惊得知意指尖微颤。
淬针池里沉淀的丹砂被震成细雾,在青砖上洇出诡异红斑——那断口处分明是人为锉薄的痕迹。
\"且看这榫卯。\"
顾长淮剑锋卡住震颤的机栝,三蓝绣带在绞力下绽开丝缕。
\"嘉靖通宝含锡三成二,这般配比铸钱易脆,用作机件倒是防锈。\"
他靴底碾过碎屑,铜绿里渗着辽东特有的辰星砂。
沈知意蹲身抚过断丝,靛色经纬在晨露中褪成惨白:\"徽州三十六机坊去年罢市,就因宝庆绣庄压价三成收生丝。\"
她突然扯住半截蚕丝对着日头。
\"野蚕丝该呈竹青色,这掺了琉球海藻染的赝品,遇水必褪。\"
铁链拖曳声贴着墙根游走。
十余名绣娘腕间银戒泛着靛光,正将《八仙渡海图》残片浸入茜草染缸。
素绢忽然掀翻铜盆,矾水撞上丹砂腾起青烟,池底竟浮出半枚火漆——正是漕运司上月遗失的盐引封蜡。
\"顾家染坊的矾料,每担掺了二两辽东辰砂。\"
顾长淮剑柄暗格弹开账册,桐油味裹着墨迹漫开。
\"宝庆绣庄三年采买的朱砂,足够染透七省驿道。\"
靛蓝灯笼破空砸向染缸时,知意已扣住三枚银针。
瓷片间滚出的黄铜机簧刻着工部印记,与井底暗格弩机榫卯密合——正是万历元年改良的连弩制动簧。
\"好一招移花接木。\"
知意抖开《百子千孙图》衬布,金线在琉璃灯下显出水波纹。
\"三桅官船吃水线藏在婴孩襁褓褶皱里,这般载重岂是生丝所能及?\"
西厢房传来织机轰鸣。
二十架铁木提花机绞轧棉纱,梭芯残留的硫磺碎末沾在知意帕上。
顾老夫人杖头莲花瓣轻旋,淬毒针尖泛着与倭刀相同的青蓝——那是朝鲜进贡的冻石磨出的毒槽。
\"泉州商帮去年运往月港的生铁,\"顾长淮剑光削断铜链。
\"锻成织机可抵三年夏税,熔作刀剑却能装满十艘福船。\"
晨光穿透辽东蚕丝时,知意喉间发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