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道“胡说,与我们几个有什么相干的,是与大宋相关。吾等几个人从来不是西夏人对付的目标,不让吾等知晓,乃是不想让天下人知晓。”
苏辙问曰“是什么物件现在说和在朝堂说结局会不一样?”
苏轼道“吾以为此物件乃是在于可换与不换之间,所以他不敢直说,讨价还价就是要慢慢亮出底牌,岂能上来就明示他们的底细!”
众人惊异道“夏人还是太狡猾了。”
黄庭坚笑道“诸位,换与不换与吾等有什么干系,今日前去枢密院与夏使相会,乃是想凭此事在朝堂上有更多话语权,让官家及早支持吾法施行,其他大可不论。”
听了黄庭坚的话,众人深以为然,这交换的物件并非苏轼等人需要关注的东西,他们应该更重视新法施行。
苏轼曰“虽然此宴最后蔚为不顺,但是吾等与李昌吉之间,还算是和气,我想在朝堂上必会为吾等争利,李昌吉是个聪明人,交一个朋友总比交一个敌人强。”
众人都皆是心领神会,于是各自回家,都皆等明日上朝。且观事态进一步发展。
李格非回到家中,俱说今日之事,王甄儿也是厌倦,不似想听之意,可是李易安却是十分的感兴趣。
李易安对李格非道“父亲,欲解此事其实并不难!”
李格非看着眼前这个不满十四岁女儿,一脸的不屑,不过却更想听听她到底是如何解得此事,官人思维复杂,往往看不清事情的原委,相反,小孩的心思纯洁通透,或许能看的更深更远,于是李格非心意懒懒的说道“你且说说你当何解?”
李易安回曰“欲解此事需明各自的关系,这青山王我是见过,其行为儒雅,言谈斯文,且其意并不在为西夏国舍身赴死,这样的人,西夏国欲把他换回去有何用。再者言,当今西夏国主乃是这青山王的兄嫂,自古薄情都在帝王家,不要说兄嫂,就是兄弟之间也未必能有至死不渝的真情,西夏国出于感情之宜想把他救回去则更不可能。”
李格非十分的不屑道“胡扯,历来世人皆注重兄弟父子情义,岂能为利而毁伤亲人性命。”
李易安道“注重亲情之谊,那是吾等宋人之礼,汝可知这西夏李氏向来以前唐正统自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