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又用鄙夷的眼神看着苏轼,恶狠狠道“这青山王只是遇见了苏子等人吗?”似问非问,似反问非反问,乃是一种诘问。
苏轼听之,内心忐忑,唯唯诺诺的回道“官家,苏某是曾与青山王在大相国寺相遇,匆匆一瞥,不敢多留,而已……”苏轼也不敢多说,便草草结束言语。
谁知有许多好事者,生怕事情闹的不够大,人群中有人呵斥道“恐怕苏子不只是和青山王匆匆一瞥吧!‘食尚居’之内,苏子可是与青山王把酒言欢,不醉不归呀!”
又有一人用嘲讽的语气大声说道“何止是食尚居,在大相国寺的李府恐怕也有一段不为人知的‘人间词话’吧!莫不是苏子等人每次饮宴都喜欢吟诗作赋,今天尚不得许多证据也。”
苏轼听之,正是急火攻心,甚至难聚力与之正面对峙,竟然稍稍后仰,退后几步,作心急状。
黄庭坚见状,急忙上前扶住摇摇晃晃的苏轼,并呵斥那些搬弄是非的人“尔等宵小,总是作这等鸡鸣狗盗的下作之事,偷听吾等交际,是何居心?”黄庭坚说时正是咬牙切齿。
那些人也不敢再说,只在人群中静悄悄,毕竟现在与苏子作对,乃是与天下作对,谁也不想留恶名于世。所以黄庭坚直说的那些个人儿皆面红耳赤。是的,虽然向太后处处针对苏轼,但因为前大娘娘有遗命让苏轼主持新法,所以众皆以为苏轼掌权是迟早的事,其他人想到这些必然会忌惮一些。
然而天真的不遂人愿,好事者这边的闲言刚刚平息,向太后那边却也不让了,向太后冷言对苏子道“苏子所为,早在哀家眼中。苏卿家未得官门许可,擅自入枢密院会见夏国使者,是有意与之为谋,欲投报夏国矣。哀家眼睛雪亮,看出苏子乃有不臣之心。且看吾所获得的苏子狡辩之辞”说完便让何超拿出别人抄录的文章阅读:
窈窕之春,柳荫阵阵。既闻夏使乃至,春更和煦,柳更妩媚。甲戌之中,五月逢张;东有艳阳,西有佳客,叹哉今宵时正,柳絮翩翩。吾与众会于汴京之上,迎高客且赠曲酒一觞,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