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本也把青山王的事给忘了,这么一提还真想起来有这么回事,于是诧异的道“那就交给夏使处置吧!”
梁道立马作感谢状,刚要拱手谢恩,李昌吉立马阻止并对向太后道“如今昌吉与众夏国士乃居于枢密院官舍,方地狭小,人尚不能自主,不如就让青山王留在晏府多叨扰几天,待我等准备停当,再携青山王一同返回夏国。”这当然不是因为枢密院地方狭小,而是青山王若和西夏人使臣同居,恐会生乱,不如就留在晏秋家,出什么乱子也好向宋国交涉,毕竟青山王生与死对夏国并不重要。青山王果然是一枚棋子,现在谁都不愿理,终被弃之。
向太后虽然不解其意,但是还是准其所奏。可怜这个晏秋,本想将这个烫手山芋推介出去,没想到还是砸在自己手里,这下不知道青山王和晏秋相处会出现什么“趣事”。
晏秋又说道“官家,晏某不善文词,乃如行伍,所以待夏使物资准备停当,臣愿一同随返回军中。”
唐国昌,章淳,种师极,章楶也道“臣也愿同回军中。”
向太后却道“夏宋之境已定,勿须诸位将军同往灵州,可先在汴京休整,待时机成熟,或往幽云,或往陇右。”
唐国昌,章淳,种师极,章楶听之立刻应声道“谨遵官家旨意!”
唯有晏秋说出不同心意“官家,夏人从汴京往灵州再入兴庆,沿途皆在宋境,行动恐有不便,况且携带大量粮食和盐,区区三十来人,怎可行动,臣愿率一队人马,沿途护送。以确保夏使行将万全。”
向太后道“晏将军所言也是,只是哀家以为,护送夏使回国,唐国昌将军比你更为合适,所以晏将军莫要过度担忧。”
唐国昌听到向太后有此任命,急忙拱手的道“唐某自然不辱使命。”
于是和议已定,立为“元符铁盟”!
诸位出得宫门,各散而去。
李昌吉即来与苏轼拜别,李昌吉道“苏子,前日之闻苏子对我夏酒涟涟,今昌吉欲复邀苏子入来再饮夏酒,如何?”是的,李昌吉又来勾引苏轼以期再多了解宋国。
苏轼道“几许夏酒,回味悠长,未能感谢还请见谅!今若再复去饮夏酒,岂非是我苏某好酒无礼。汴京城乃是苏某主场,岂能让夏客复请,这怎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