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6/8)页
国昌依然不肯放下成见,只能出言安抚“唐将军真性情也,身为武将,血性如此,大者风范。不过听我一言,今日在此就为宋夏两国福祉和今朝社稷,莫要争口舌之利。”
    这唐国昌此时也不知哪里来的火气,可能吧,身为武将就是有一种冲动,尤其在听到一些刺激性的言语,苏轼又说的一席劝慰之言,唐国昌才缓声而谦让道“苏子之言,甚是有理,是我唐突了。”又转身对李昌吉道“夏使见谅,唐某带兵打仗,经常见兄弟士卒死于阵前,于心不忍,故而对此极为在心。”
    李昌吉急忙回礼道“唐将军爱兵如子,真乃宋之良将也,李某佩服!”
    苏轼见势头有所缓和,急忙转换话锋道“夏使在西夏国,还曾闻其他人的文章否?”
    李昌吉看看晁补之,摇摇头也,看看张耒也摇摇头,再看看秦观说道“少游乃有《策论》流传于我夏国,吾国引之以治国良方也,所谓《策论》乃是引经据典,好古往之旧事,言今朝之利弊,伦理清楚,结构紧密,语言幻美,气势恢宏,真乃是举世名作。”
    秦观急忙谦虚道“夏使过奖了!秦某之文不过一家之言,不足以成为一国之策,夏国如此好之,乃让少游愧不敢当也!”
    苏轼大笑道“哈哈,我就说吗,少游乃有大才,难怪王临川(王安石)极力向朝廷举荐,不愧是慧眼识珠。”
    秦观谦虚道“苏翁谬赞也,《策论》乃是在王公引导之下所写,时我正贬调于淮阴,乃为小吏,正遇王公迁徙赴金陵,遂乃促膝长谈数日。后乃作此篇,旨在舒怀记事罢了。”
    苏轼道“王公之恩情,吾也记之,克勤克俭三十余载,满朝皆不及王公之伟大也!”
    李昌吉道“大宋之才人,文能迁万里,上可达西域塞外,下可到岭南海北,真乃非常人所能及,昌吉只是没想到在大宋治下,不靠强攻硬弩,却靠一支秃笔,便能让天下人归附。此种能力莫要说夏国,就是辽国,也要逊色几分呀!”
    李昌吉如此夸赞宋文,其文采便也能由此见之,若不是十分了解宋人之人,说不出此等艳羡之词!
    李昌吉此刻兴致勃勃,即有羡慕,又有几分嫉妒,苏轼急向张耒,晁补之道“文潜,无咎,夏使不得汝二者之文章,看来且需献上文笔让夏使见识一番了!”
 
第(6/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修罗剑神王腾逗比师妹,癫遍整个修仙圈农女换夫:买个病娇反派狠狠宠晚年修仙被分手,人死了系统你才来?俗人驴大宝,种田修仙在突破全点悟性?当然要学遍天下武学天武神帝重生官场:从基层开始一路逆袭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快穿之路人甲奋斗成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