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水自重门,别去无声。一杯浊酒敬高朋。锦绣繁华谁问取,还看东风!
醉意共潮生,酒更倾城。天光云镜影层层。影映高楼寻过客,知己何人?
王甄儿拍手叫到“好!好!好!不愧是我儿。虽然越位写三句,不过也算是寻得了佳句,不枉为娘教授一场。”
李易安愧疚也道“安儿以为,下阙第三句,不明所以,故而顺道改之,我想众人且有人看得出此等问题,只是众人皆受限于‘末句和末两句’,所以通篇风雅不高。”
王甄儿道“汝之言风雅虽然有所提升,但也未能成为大作,云尔草草,此词必会淹没于人间草丛。”
李易安也道“世人能所传,乃有限度,不可尽述前人之章!此所谓自然之理也。何况其词渺小?”
王甄儿道“但愿我儿之章能举世瞩目,经年不灭也!”
李易安哈哈的笑道“娘亲,吾乃一少年也,世途还长,不必今日揪揪挂心,免伤父母之精神。”
王甄儿笑道“哈哈,这就是我的一厢情愿呀!”是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有多大的出息,或许此刻王甄儿正后悔这李易安不是男儿之身,否则功名显赫自然也不在话下。可是话又说回来,王甄儿本身就视功名于粪土,难道真得想让李易安去考取那粪土般的功名,却成为如老夫子李格非般的人儿。不过,父母的心思也是难以琢磨,尤其在育儿这块,自古亦然。
这一段就说到这里,只是为了给大家换换口味。话接上回,赵煦和苏轼各行其事,新法即在眼前。
赵煦也算是个急性子,跟苏轼商议好没有多久,便伺机欲向太后讨要“新法主官”之职位,当然苏轼也是很着急,正巧,他们迎来了夏国使者走后的第一次上朝。
众大臣齐聚宣德殿,虽然少了唐国昌和晏秋,但是其他人似乎都在,有正在洋洋得意的蔡京,还有甚少言语的赵挺之,武将班自然少不了章楶和章淳两个同族兄弟,蔡卞,还有一班乃是程颐,荣誉,黄光才,广彪,黄履,崔淹,可是却没有文彦博领衔,文彦博到底去哪里了呢,稍后再议,这一群人之中,苏门之人才是最为兴奋的,也是来的最为齐全的,苏轼,苏辙,黄庭坚,张耒,秦观,李格非,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