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8)页
    向太后应声诺道,“好,只道是西夏人能够信守自己诺言即好,若是西夏人不同意交付此地。汝等可有应对之策。”
    范纯仁支支吾吾的道“臣未有敢言,未有敢想,若是西夏人不予,唯有派遣秦凤路将军率兵征讨,不过好在西夏国兴庆府距离此地遥远,谅他也不会派兵阻挠,更何况吾等有协议在手,天道在我,天下也当顺应我大宋。”
    向太后对范纯仁的说法甚是满意,只见其间有一人出言“官家,陇右之地,地狭长而多茂林流水瘴戾,守之则为难我宋军,不如搁置,潜心发展中原生计为妙……”那人还没说完,苏轼即出班怒骂道“崔淹大谬(那说话的人正是崔淹),河西之地本就是我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地,隶属我大宋乃是天理,怎么能说弃就弃呢?况且,前唐有百战尸骨曾掩埋于玉门关的杨柳之下,不接此汉魂归土,大宋便是枉为天策之子。”
    崔淹急忙歉意道“苏子莫怒,我只道此地会靡费钱财,不能为中原着力,乃属废地。”
    程颐也道“苏翁莫要感情用事,长狭之地,与吐蕃,西夏接壤,还与西域回鹘接壤,到时候分兵把守必费我大宋军力。”
    向太后急忙撮合各位道“诸位卿家所言皆有道理,可是和议在此,吾等不能说不要就不要,至少如范尧夫所言,先派驻考察探究之人,若真为我大宋有利,何苦弃之,能为祖宗争土如何不是为我大宋添功。”
    苏轼急道“当今之计,尽快在当地设立驻防管理衙门,以便我大宋实际控制此地,此计刻不容缓,缓则生变。”
    向太后道“以苏子见,当以何治之?汝可有良策?”
    苏轼道“首先要拟定此地官方机构名称,人员配给,粮草财政之策等。”
    向太后又问苏轼道“苏子是否已有安排,请说出汝之见解。”
    苏轼急应道“臣以为此地既然是前唐所遗,当以前朝之名治之,让当地之民乃有归属感。前朝命之为陇右都护府,我看吾等也叫它陇右都护府!”
    范纯仁急忙道“‘陇右都护府’乃是前朝之名,我朝从来没有设立什么都护府,都乃谓之某路某州,如山东路,广西路,河中路,秦凤路,沭阳,永兴军路,陡然出现‘陇右都护府’之名不伦不类!”
    向太后道“是呀,苏子乃是意气
第(1/8)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七零:养父家想榨干我?全部撂翻高武:系统晚到,36岁才是闯荡的年纪穿成凄惨女配,我靠捡星球垃圾搞基建!铁锅通古今:团宠小福宝的逃荒日常一生孤苦战鬼神,你管这叫天命之子?综影视:无限贪念无敌武魂黑雾末世:无限物资从囤积女神开始被清冷世子缠上后悟性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