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这么多“乱七八糟”的,我瞎编的新法,苏轼等人如何去施行呢?再往下看:
苏轼和黄庭坚正得意洋洋的在汴京城大街上走动,后面跟着捧着各项纸张笔墨的苏迈和廖正一,这苏迈和廖正一就俗称“拎包的”,苏轼和黄庭坚此去枢密院与众人会,是的,新法施行,众人万般事宜便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苏轼呢!也不和那几个好友学生饮酒作乐了,一心扑在新法之上。李格非,张耒,秦观,范纯仁,赵挺之,蔡京,赵煦已经在枢密院等候苏黄二人,好似焦急又不算特别焦急,赵煦身为皇帝,不在宣德殿上与诸臣论政,却跑来枢密院和大臣“鬼混”?这当然要从其人身经历说起,然而要从赵煦的人生经历说起,就太长了,嗯,对,其实就是赵煦初掌国事,虽然只是管理变法这小小的事宜,但他已经是非常珍惜了,这权利真的是来之不易,若是其为了排场面子而在宣德殿接见群臣,不仅与众拉开了距离,还容易被近在咫尺的向太后干涉,因为向太后所居的景仁宫就在宣德殿边上。于是这枢密院便成了变法的指挥部。
苏黄来时,黄说“苏翁,官家(向太后)所令,变法缓进,莫要伤及无辜,损及旧僚,吾等当何以尊之。”
苏轼自信道“新法设定之时,便是已虑损伤,目今新法之初,当尊老养旧,莫要让旧者为绊。”
黄说“若此,新法必然不彻底,恐为旧人反扑。”
苏说“旧人会反扑,旧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