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后又问道“汝如何得知民能顺利传递政令?”
蔡京道“此法甚妙之处就在于民非一人,一民可传百,百民可传万千,故而四面八方都可传递,可是驿卒只有一人,只有一个方向,传递效力大打折扣。民乃百人,总有一人行之速度高于驿卒。故而此法虽散但播远。”
向太后听得迷迷糊糊的说道“这样讲来,倒是有几番道理!”
蔡京见向太后已然信之,遂心里长舒了一口气,总算言出令太后顺心。看太后如此状况,蔡京又来添上一筹,道“官家,煦君不仅政法了得,还广爱百姓。煦君得知京东路遭受水灾,心中忧愤难平,急令李格非为京东路宣慰使,安抚当地百姓,也顺道传达朝廷政令。”
向太后满意的点点头,“是乃仁君风范!”
此刻蔡京见向太后已然不生气了,于是说道,“今日夜深,臣等告退。”
向太后允之。
蔡京初出宫门,长舒了一口气,毕竟与太后附会,心必忧之,天下之人都皆以为蔡京趋炎附势,可是他明白,他不过是顺势而为,变法乃是大势所趋,他才不会为了讨好向太后而有违人间大势,那蔡京岂不是提前数年成为奸佞之徒。
可是向太后呢,听了蔡京的几许汇报,心中大喜且大忧,可是终归是忧大于喜,因为赵煦要“伺机撤换陇右都护苏辙”定是受到苏轼蛊惑,如此容易被臣子裹挟之君,也必……苏轼虽然有大才天下共知,可是苏轼始终不向着自己,说不定哪天就会利益相向,书文以愤自己,到时候可是会留下恶名的。苏轼和向太后之间的梁子早就算结下了,这一次则更加深,那苏轼的新法还能正常的施行吗?你且慢慢看。
再说说李格非吧,今日枢密院议事,他领了京东路宣慰使之职,要离开汴京远涉山东,这对王甄儿来说并不是件好事,李格非本应敲锣打鼓的往家里带去这等消息,毕竟京东路宣慰使可是一方节度,妥妥的实权大吏,可是想到王甄儿必会以为这是流离之苦,所以李格非打算不经意之间告诉王甄儿,就是趁其不备,陡然而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