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楼上,各首领间有了分歧,一说撤,二说守,说撤的和说守的都说原因。守的人说,汉族人会报复,撤了会把战事引去草原,不如守在这里拖长战事,把汉人兵力国力拖弱。
几人觉得有理,最终多数战胜少数,决定守城。
这一商议就过了许久,拓跋子浚将各个首领安顿好,回了驿站,疲累至极,上楼见着璃月的人手守着门口,自然也没精力再去管,正如他自己所想,此时遇到她不是时候,之后寻了屋子就睡。
次日,楚珩钰就叫上吉牧烙子,青回容生商议事情。
大军三日左右会来攻城,他们几个个要做的就是偷偷接应,里应外合,算上他和久问,总就六人,守一个口子上来可以大大减少兵将折损,时间老样子,子时之后。
楚珩钰进城之前就想好了对策,故而,此战不出意外,会比别的城镇打得轻松,倒也算的上是意外的收获。
周期瑞在破一城镇之后,只休整一天,便又带兵攻城,一边攻城,一边提拔将领,公正无私,跟着他的兵没有不服的,越打越勇猛,在楚珩钰拿下关隘之后,又拿下一城,势如破竹。
朝廷对此战将印象越来越深刻,而潼关,是大皇子带兵,迟迟没有进展,不光没有进展,还日日都有兵将折损。
战报不断,偏里头有两位皇子,废太子带兵一万余人拿下关隘,而大皇子三万,迟迟拿不下关隘,五万人马给他已折损两万人,战绩平平。而虎威将军更是盘居不动,不敢再妄动,这里头,废太子的功绩最高,尤其是周琪瑞,还是废太子提拔,才有今日这般进度,你要换成别的皇子,江山都有可能丢了一半。
皇上思虑许久,看着底下朝臣,悠悠开口:“待战事结束,孤便招老三回京,这东宫还是老三的家呀。”
朝堂震惊,有人忙站出来道:“皇上,废太子已是庶民!”
朝堂顿时又鸦雀无声。
皇上眼眸发沉,对着底下那谏言的官员道:“孤的家事,孤的儿子,孤还得听你的不成,这皇位给你坐如何?”
那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