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者微笑道:“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孺子可教也。”
康泰再问:“小子叫康泰,敢问先生高姓大名?”
老者:“姓甚名谁早已忘却,存于太乙,便号太乙子。”
康泰牢记于心,拜别太乙子。
太乙子:“小子何去?”
康泰:“陈国求学。”
太乙子:“何物乱叫?”
康泰诧异,左右看看,闭眼聆听,羞愧不已:“哈哈,乃小子肚腹。”
太乙子笑道:“老朽家有余粮。”然后遥指西边山坡,“山坡之上有柴火,老朽体弱,砍不动了。你去砍上一捆,换我吃食。”
康泰激动应道:“好,多谢先生。”拿起太乙子递过的斧头,转身便奔去。
康泰到得山坡,神清气爽,浑然不觉肚饿。尽力砍柴,一直砍了足足两大捆,方才筋疲力尽。拖着两大捆柴回到太乙学堂。太乙子立身门外,带其入内。
太乙子看着两大捆柴微微一笑:“这一捆柴换我饭食,多出一捆便换你借宿。”
康泰喜极,洗漱过后,穿着太乙子赠的长袍,饱餐一顿,吃饱喝足。便问太乙子:“先生教学,何门何派?”
太乙子:“无门无派。”
康泰:“何用。”
太乙子:“强国富民。”
康泰讪笑:“我识儒家仁爱治国,听闻道家无为而治。不知先生学说如何?”
太乙子笑笑反问:“诸国战事,因何而起?”
康泰思考了下,摇头。
太乙子又道:“皆在抢夺资源,抢地夺粮。”
太乙子再问:“你可知抢地夺粮为何?”
康泰不假思索:“为吃。”
太乙子笑道:“不思之言勿语!国君大臣怎会为吃?抢夺资源是为强国富民,国强民富,则无外侵,无内患,方可坐稳国政。”
太乙子继续道:“民富国强才是根本,然富民强国除了抢夺资源,其实最好的是创造资源。民衣食无忧,则多生育,人口众多,则兵多将广,则国泰民安。”
康泰大呼:“然。先生大学师从何处?为何隐世?”
太乙子:“半路出家,谈不上大学。独处研习,推敲辩证,未得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