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晓玉没说的是,这门生意不能长久做下去最重要的原因是,过不了多久上面就会开始对各地的黑市进行清扫。持续了这么久的黑市文化,将在这次清扫中大受打击。
又等了一天,钟辰终于到了沪市。
三人汇合后,又踏上了去鹏城的路程。
这是早就定好的行程,拿着冰箱票和彩电票去鹏城售卖。
至于逛沪市,沈晓玉目前还没有那个心思。
钟辰和彭楚也早就来过沪市,对于逛街毫无兴趣。
三人又来到了沪市火车站。
83年沪市还没有直达鹏城的火车,要先到羊城中转,一番折腾下来,将近三天才到。
好在沈晓玉在火车站门口找到一个小贩,每张票加价3元换成了卧铺。
价格很高,但只有钟辰轻微皱了下眉,三人倒都觉得没什么。
有钱就有底气。
几十万都有了,谁还会计较这点三瓜俩枣?
沈晓玉还在做包子生意的时候,就经常给家里买蛋买肉,做菜的时候,油像不要钱一样的往锅里倒。
就连出身富裕家庭的彭楚都说她奢侈。
但沈晓玉说:“赚钱就是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要是手里有了钱,还要过以前那种生活,那不是没苦硬吃?”
时间久了,大家都被沈晓玉影响,开始‘享受生活’,平时花点钱都觉得很正常了。
三天后,三人终于进入了鹏城。
从检查站进入鹏城,武警持枪核验‘边防证’,铁丝网外是连片的鱼塘和蕉林。
彭楚拿出彭家帮忙办的三人的边防证,三人终于来到了这个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特区。
地面是碎石铺就的临时公路,卡车卷起漫天黄土,车窗都被蒙上了一层细沙。
远处,几十台塔吊像钢铁竹林刺向天空,十几层的大厦正在建设,工人们如蚂蚁般附着在脚手架上,电焊火花时不时地亮起。
满是尘土的道路上满是行路的人们,农民工已经大量涌入这个城市。
时不时有穿喇叭裤的本地青年倚着摩托,摊开手掌向他们低语:“电子表、尼龙袜,要不?”
眼前的鹏城让沈晓玉忍不住心情有些澎湃。
她有一种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