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咔嗒声在走廊停了半拍,顾沉舟的作训靴碾过牛皮信封的封口,红印章上的 \"某师政治处\" 在秋阳下泛着湿润的光。\"建军的三等功!\" 他的喉结剧烈滚动,信封上的 \"顾建军\" 三个字,与二十年前自己第一份嘉奖令上的 \"顾沉舟\",在泛黄的信纸上形成镜像 —— 同样的力透纸背,同样的起笔处带着刺刀般的锐度,只是寄信地址从 \"某团三连\" 变成了 \"某师侦察排\"。
婆婆的手在软尺上停顿,浑浊的眼睛突然亮起:\"和你爸当年的喜报一个样。\" 她摸索着打开五斗橱,取出个漆盒,里面躺着 1963 年顾父的 \"五好战士\" 奖状,牛皮纸边缘的毛边,竟与顾建军的喜报分毫不差。苏晚晴的软尺滑过婆婆的肩胛骨,发现老人下意识地绷直后背,像在模拟军人的立正姿势,胸前的 \"最美军属\" 徽章,恰好对准当年顾父勋章的位置。
\"寿衣的暗扣,\" 苏晚晴的笔尖在设计稿上划出弹道抛物线,\"用建军的三等功弹壳磨制。\" 她想起上个月顾建军寄来的子弹壳,尾端刻着 \"护姐\" 二字,此刻正躺在缝纫社的改衣箱里,\"领口的五角星,\" 指了指婆婆老照片上的领章,\"按你纳鞋垫的十字针法绣,\" 顿了顿,\"针脚密度,\" 摸了摸老人掌心的老茧,\"和 1994 年给沉舟绣平安符时一样。\"
顾沉舟的手指抚过喜报上的红章,突然想起 1998 年抗洪后,自己攥着人生第一份嘉奖令跑回缝纫社,苏晚晴正在给灾民改救生衣,顶针在他的军功章上敲出清脆的响。此刻的喜报上,\"因在边境巡逻中成功处置险情\" 的嘉奖理由,与他 2005 年的抗洪嘉奖,在时光里形成精准的弹道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