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半岁,还不会走路的时候,就得了风寒,孩子太小,灌了药也无济于事。
哎呀,不能想,一想就心疼。
再看看宁家这一大家子,这么多人住在一块,她也没听见过他家吵架。
“还是你家好,这么多人手,一人干一点就行了。”
“等以后你两个小子成了亲,再生上几个孙子孙女,你就能得闲了,到时候只管吩咐人干活。”刘婶打趣道。
“嗐。”汪二妮一摆手,“那可不一定,要是儿子儿媳孝顺能过几天乐呵日子,要是娶进门个搅家精,你看看镇子上,没几家和气的。”
“还有更甚的,只顾着自个,不管老爹老娘的死活。原来连婶子,她不就死了几天都没人知道。”
看其他人迷茫,汪二妮才一拍大腿,“看我这记性,连婶子不在那会儿,你们还没搬来。连婶子可怜的哪,老伴早早去了,她只有一个儿子,伺候了儿子儿媳孙子几十年,临到老了不能动了,瘫在床上,吃喝拉撒,没人管,还是邻里街坊隔三差五去看看,老婆子饿得瘦的皮包骨就不说了,身上烂一大片褥疮。拧拧地拖了四五年。”
汪二妮讲完,面色嘁嘁地,“所以啊,以后也不指望儿孙们能对我多好,等我老了一天送两顿饭就得了。”
“你家两个都是乖孩子,现在就在家帮你干这干那,必定不是那不孝顺的,你放心好了。”王熙安慰道。
“是呀,杨兵多能干啊,小小年纪顶个大人了。”刘婶也跟着安慰。
其他人也跟着点点头。
他们经常看到杨兵带着弟弟干活。
“现在两小子还行,不算懒。”汪二妮呵呵地笑着谦虚道。
“姐姐,你们在哪?”“娘亲。”
她们正聊着天就听到宁远和宁宜的声音。
“这儿,饭厅。”宁安大声回道。
没两秒,两个小人就找了过来。
“汪大娘好。”两个人齐齐朝汪二妮问好道。
“好好。真是两个小宝贝。”
宁宜打了招呼就跑到她娘跟前靠着。
“哥哥还没下课?”郑晴问小女儿。
“哥哥在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