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进了杨家门不到五分钟就得知,腊月十五有家姓余的-余老二家要宰年猪。
打听到消息,宁安没耽搁,立马往余家去。
白日里零下五六度的气温也挡不住倾洒的阳光,日光携带的暖意穿过宁安裹的羊皮袄,照得她浑身暖洋洋的。
宁安忍不住停下脚步,望向远处的天空。
湛蓝甚至深蓝的天空,朵朵飘散的白云,耀眼的看不清的太阳,细听耳边传来雪化从屋檐滴落的滴答声。
这样的情景总能令她心生欢喜。
原本一刻多的脚程被宁安冬瞧瞧西望望,再加上中间一会应一下几个堆雪人的小孩的问好,一会劝打出溜滑的小孩几句,走走停停,硬是把时间拉长到两刻有余。
没办法,在宁安教会不少人滑雪溜冰和织毛衣后,镇子上几乎没人不晓得她。即使没见过人,也听说过她的大名。
宁安在小孩中则出名更早,她的连环画小人书,还有让一众小孩流口水的零食,经过口口相传,更是早早地让周边的小家伙们喜欢上了宁适宁远的姐姐。做梦都想自己能有这么个心灵手巧的姐姐。
宁安按照汪二妮告知的左手最后一家,看着开着的半扇门,扣了扣门环,“余婶子在家吗?”
宁安来余家前已经被汪二妮普及了余老二家的情况。家里老人已经都去了,现在大人只有余氏夫妇二人,养活着自个的三女二儿和兄长家的两个姑娘。总共加起来九口人。
余氏兄长余老大夫妇和大儿子都死在了敌人的刀下,活下来的两个女儿只能由余老二抚养。
所以一家子过的紧巴巴。
虽然人口多,但孩子年龄都不大,地里活干不了多少,割草喂牲口的活还成,所以家里养了不少活物,不仅养着几十只羊,还养了两头猪,一群鸡。
每年全靠卖掉这些补贴家里。
“哎~在家呢,谁呀?”一声并不洪亮的女声应和道。
“我是宁家的宁安,找婶子有点事儿。”没看见人,宁安站在门口没动。
“来了。”紧接着响起开关木门的吱呀声。
一个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