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2/4)页
无姑姑苏小妹“从中作梗”,早便是无话不说的小伙伴了。
    苏小妹则看王棣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
    在王棣看来,这位小姐姐颇具才情,人也够大气,只因护短而嫉恨上了自己,也是徒呼奈何了。
    要说起来,苏轼方是罪魁祸首。
    其在黄州之时,通过与王安石的通信及黄鲁直之口,知“半山小神童”之名,不止一次评点王棣的诗词及书法,直言胜苏过等多矣,便是他如王棣之龄时也有不如。
    在半山时,苏轼见王棣言谈举止从容自如,谦谦如玉则具古贤风范,更是另眼相看,免不了考校一番。王棣昔日所作诗文他是见过的,虽稚嫩有余,但已稍具气候,遂以经义考之,乃有如下问答: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何解?”
    “物格者,物理之极处无不到也。知至者,吾心之所知无不尽也。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矣,意既实,则心可得而正矣。修身以上,明明德之事也。齐家以下,新民之事也……就是说:探究事理后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认识正确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端正心意,心意端正后才能修养好品德,品德修养好后才能调整好家族,家族调整好后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后才能使天下大平。”
    “《中庸》之‘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试解之?”
    “‘中’是指超越任何情绪状态。‘和’是指任何情绪的出现都能够恰到好处。而‘庸’的本义就是用、功用的意思。‘和’为‘用’的最佳状态。因此,通俗解释‘中庸’,就是做任何事,都能不受任何情绪左右,做到节骨眼上……‘发而皆中节’的庸态,体现一个人的智慧。做事总是恰到好处,令人放心,就是一个有用的人才。但何谓恰到好处,还得因人而异,且需因时制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谓‘浓妆淡抹总相宜’便是此意。”
    从《大学》到《中庸》,王棣侃侃而言,声音清朗,不疾不徐,非止释义精确,且能举一反三,更说得通俗易懂,甚至苏过还闪过这么一个念头:“好像比先生讲的还好,至少这种大白话很容易明白……”
    王安石频频捋须,老脸
第(2/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道界天下洪荒说书,通天是我头号粉丝假结婚装恩爱,事成离婚他却疯了修仙,从凶宅试睡员开始艳遇的代价忽如一夜春风来大梦仙医重生七零辣妻当道二嫁京圈太子爷,姐靠的是玄学!毛团听我话后卷疯了,我负责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