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过“哦”了声,对“火锅”虽心神向往,却是对近在咫尺、唾手可得的烧烤更在意些。在大美食家父亲幻熏陶下,过儿同志对吃食也很讲究,小小年纪便有饕餮客的潜质。
这日的烧烤大餐很丰盛,有羊肉、鸡脯、禽蛋、菌菇、藕片、青菜等二十多种食材,荤素皆有,份量充足;另又起了数个大架子,穿叉着野兔、乳羊等,烤的“滋滋”作响,里嫩外焦。
主客数人在王棣的示范下各自尝试着动手烤食材,虽然手法笨拙,且火候掌控不当,炮制出的食品色香味皆不全,但毕竟是自己动手的成果,也是吃的津津有味。
待到不愿动手,便坐在亭子里坐享其成。苏氏姑侄是川蜀子弟,好吃辣能吃辣,在如斯天气下吃的个满头大汗,又喝了不少冰镇过的猴儿酒,大呼过瘾。
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野炊烧烤盛宴,多年后苏过写进了自传游记中,乃掀起烧烤热。
而苏小妹对王棣的态度终算有了好转,毕竟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也不好太过分的针对人家,心里默念:也罢,看在美味烧烤的份上,先不与他计较,留观后效。
俗话说得好,想要得到一个男人,就先要抓住这个男人的胃。反之亦然。
有一门精湛的技艺真好,如厨艺,如微雕。
苏小妹对微雕很感兴趣,边吃边问着相关问题。
宗禹卿倒也知无不言,言道早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出现微型雕刻。战国时的玺印小如累黍,印文却有朱白之分……
选材和刀具抛开不提,微雕得有特别精熟的书画功底,雕刻的时候才可进行“意雕”、““意刻”;雕刻时要屏息凝神,集中意念,毫厘千钧,一气呵成;运刀要稳、准、狠,微雕的刀即是笔,功力不足,因微失控,刀不达意。在微雕作品上配微刻题款一定要讲究书法效果,那些见大显丑,字之歪斜,行之不齐,画之失准,配之失调……林林总总,诸如此类。
苏小妹听得聚精会神,长长的睫毛眨啊眨的,大概是生起了学习之心。
这日的钟山之行,趁兴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