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此人也曾是王安石的得力助手,但他心胸狭窄阴鸷,排斥异己不择手段。章惇为相后,复行新法,对反对变法的诸臣大肆报复,手段过激,事同弄权。
当初,司马光与王安石因政见不同,也争得面红耳赤,但其本质上都是为国为民,纯粹是君子之争,不存一己私利。王安石痛恨司马光之余还说“司马君实,君子人也”。司马光得势后,评价王安石只是说“介甫无它,唯执拗耳”。此时双方在政治斗争上都没有落井下石。但章惇得势后,立即把改革变成激烈的清算,使国家的有限力量都在党争中消耗殆尽。
此外,曾布、蔡确、杨绘、刘挚等都曾经都是改革的积极推行者,受到了王安石的信任和重用,然而这些人为谋私利,迅速变成了反对改革的骨干力量……
当然,这与《宋史》对王安石评价过低有关。《宋史》修于元代,“王安石传”的底本是洪迈等人的《四朝国史》,而《四朝国史》又取材于《神宗实录》。《神宗实录》是谁修的?这时候事情就开始变得有趣了——神宗实录前后修过五次!五次!神宗死后司马光主持修过一次……好了,真相大白。
不过,即便王安石被刻意黑化,但其识人不明、用人不当却是不争的事实。
王安礼知晓其中内情,自然不会让王棣等人再去招惹那些旧党大佬,避之唯恐不及呢。
王棣并未多说什么,在原本那个时空,王安石可是被足足黑了八百年之久,就现今而言,想为其翻案并无可能。好在旧党多君子,即便对王安石百般攻击,也不会祸及妻儿,倒是大概率不会遭受池鱼之灾。
虽然那份名单并无李格非,但先前约定今日过府拜会,自是不会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