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帝国自此建立,起初倒也兴盛繁荣,文有诸多贤能之士辅佐,武有良将戍守边疆,百姓安居乐业,商业往来频繁,一片国泰民安之景。可岁月流转,近些年来,汉室却如一棵渐朽之木,内忧外患频生。
朝堂之上,先是十常侍乱政,以张让、赵忠为首的宦官集团权势滔天,汉灵帝卖官鬻爵,朝堂乌烟瘴气,忠臣良将备受打压,朝堂正义难伸,国家政令不通,百姓苦不堪言。
而后,黄巾起义爆发,虽被镇压下去,却也极大地消耗了大汉的元气,各地豪强地主借机拥兵自重,割据一方,对汉室中央政权阳奉阴违。
如今,已到了公元190年,局势愈发危急。董卓,那如恶狼般的西凉军阀,凭借着武力强势入京,把控朝政,废立皇帝,擅行专断,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本以为此前的努力让蔡邕没有和曹操进行接触,也提前规避了几次危险。
但蔡邕还是被董卓征召,以全族性命相要挟,在改变了小幅度的历史后,展昭也不知道董卓对蔡邕的态度是否会改变。
倒是蔡邕深知董卓为人残暴、野心勃勃,此去朝堂,犹如羊入虎口,生死难料。但他更明白,若不应召,董卓定会迁怒于他和书院众人,恐遭灭顶之灾。
自六岁那年目睹那惊世骇俗的黑龙缚日异象后,展昭满心期待着还能再见这般神奇景象。
可整整十年过去,哪怕是灵帝驾崩这般震动天下的大事,他也未曾看到如同幼时那般夸张的天象。
其间,他无数次在星夜下仰头凝望苍穹,试图捕捉一丝神秘的痕迹,每逢重大节庆、变故,更是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可能出现的异兆,然而,天空始终平日前,并未给他带来预想中的惊喜。
只有每月朔望之夜,城南茶寮的跛脚掌柜都会送来竹筒,筒中塞满写着豪族动向的桦树皮。城西胡商扎堆的瓦市里,\"青蚨商队\"的驼铃每响一次,地窖便多出三坛西域石脂水。
蔡邕深知兵书韬略对于身处乱世之人的重要性,为他搜集来诸多珍贵的兵书古籍,从姜太公的《六韬》到孙武的《孙子兵法》,从吴起的《吴子》到黄石公的《三略》,展昭日夜钻研,反复揣摩其中的用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