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一位身着月白色儒裙的少女款步走来,她身姿婀娜,气质如兰。少女面容清丽,眉如远黛,双眸灵动而深邃,恰似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才情,一头乌发整齐地梳成发髻,仅用一根简约的玉簪固定,更衬出她的淡雅端庄。
这少女便是蔡琰,字昭姬,蔡邕的长女。自幼受父亲熏陶,饱读诗书,聪慧过人,虽年仅十三岁,却已在诗词音律上造诣颇深,是众人眼中的才女。
自幼丧母的她在这书院中长大,自从三岁时展昭来到此处,蔡昭姬便多了个亲密无间的伙伴,也是一直哥哥,哥哥的叫着,家里人丁稀薄,自然规矩也没那么多,后世的千古才女如今确是一副乖巧可爱的样子。
“昭姬,今日为何这般高兴呀?”展昭见她进来,原本略显严肃的脸上瞬间浮现出温柔的笑意,与方才和蔡邕交谈时的沉稳庄重截然不同,仿佛刹那间换了个人似的。
蔡昭姬走到展昭身边,微微欠身行礼,轻声说道:“展哥,我刚刚作了一首新曲子呢,正急着找你帮我听听,看看好不好听呀。”
言罢,她这才留意到屋内气氛凝重,又望向父亲,疑惑地问道:“爹爹,你们在说什么呢?何故这般严肃?”
蔡邕满含慈爱地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女儿的头,和声细语地说道:“爹爹马上就要应召前往董卓那里去了,你展哥哥也要出门游历啦,往后这家里,昭姬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啊,莫要让爹爹担忧。”
蔡昭姬听闻,身形微微一怔,手中的竹简下意识地握紧,眼眶瞬间泛红,深吸一口气,声音虽略带哽咽却坚定有力:“爹爹,您放心前往,女儿明白您的难处。展哥哥也当一路保重,昭姬会在家中静默,勤读诗书,静候你们归来。”
展昭起身,望向蔡邕,说道:“师父,您放心前去,徒儿定会妥善照顾好自己。家中大小事务,徒儿也会差人多多留意。昭姬妹妹聪慧伶俐,您无需太过担忧。”
蔡邕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有你这番话,为师便安心了。展儿,你此去路途艰险,这世间人心叵测,凡事定要多长个心眼。你虽熟读兵书,智勇双全,但切不可恃才傲物,务必谦逊待人,广结善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