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的劳动量不亚于夏麦抢收,每年这个时候,村里人或是知青都累的直骂娘。
对村里人来说,每年的秋收虽然难挨一点,但每家每户都会在这个时候给家里的劳力们做上点好的。
哪怕是菜里见上点肉末,也算补充点营养,再不济还能打个牙祭。
对于已经参加过一次夏季抢收的杨柳来说,秋收也还好,和以前相比,劳动量也就增加了那么一点点。
对于知青院的知青来说,就截然不同了。
在他们看来,秋收简直就是一场灾难,每个人都是咬牙坚持下来的。
听彭玉说,大晚上的还能听见哭声,至于是谁,没人问也没人深究。
毕竟大家的感触都是一样的,不过就是有的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哭而已。
几个新知青来了没几天就赶上秋收,一个个累的小脸刷白,晚上回来的时候都是打着晃回来的。
好在知青院这段时间做饭都是干饭,让大家能够吃饱,要不然嘛,大家还真挺不过去。
山杏刚把最后一捆谷子捆好,就凑到了正往地头大车边运谷子的杨柳身边。
“小杨知青,我来帮你背谷子吧。”
此时的杨柳,戴着帽子口罩,脖子上围着围巾,肩上还披着一块自制的粗布“褡裢”。
“褡裢”呈长方形,其中两角系在杨柳脖子上,无论是扛谷子还是扛玉米,都能对肩膀和脖子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是杨柳自己琢磨出来的法子,谷穗扎人,尤其是扎在脖子上,一红就一大片,痒痒的厉害。
肩膀上垫了这款自制“褡裢”,她再扛起谷子来,那就利索多了,不会再有扎脖子的顾虑。
此刻的杨柳,手上戴着手套,肩上扛着谷子,脚下生风。
别人都是一次扛上一捆两捆,杨柳一次就扛了六捆。
就这——她还怕别人说她太拼,减少了量的呢。
杨柳觉得,她一次能扛十捆,甚至更多。
听见山杏的话,杨柳回头朝她笑了笑,眉目间满是轻松。
“不用了!这是最后一趟,咱们今天可以收工了。”
山杏觉得自从自己搭上了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