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想想也觉得这事情不着调,佛经上未必是这么写的。
环环那边吃完了一碗,自己又盛了一碗,伴着猪油夹了几块酱肉。
随后拖着青花饭碗,用筷子撮出一团米饭来,比比划划的。
“我们念的叫做米佛。每人发一袋子白米还有一个讨饭的小铜钵,拈一粒米念一声佛,把米丢在钵里头。每天晚上临睡,赵嬷嬷盯着我们大伙念,一粒一粒的数米,拈不完一钵米,就不让睡觉。”
梨月震惊的瞪圆了眼睛,环环说着还在生气,把小脸气得通红。
这念佛的法儿闻所未闻,一钵米得有多少粒,要这么一个个数过去?
“平日里老太太、太太们积福供奉,都是外头开粥棚舍米舍面,或是在家庙里多供香油钱。这数米粒儿的积福的方法,府里也没听说过呀?是咱家庵子里的老姑姑说的?”
宁国府在城外有几座家庙,其中有个女僧住的庵堂,名叫兰若庵。
主持尼姑法名唤作镜明,佛节或过年都来府里,府里头都唤她老姑姑。
府里除了主子们信佛,丫鬟婆子们大多也信这个。
因此凭借着老姑子一张巧嘴,过来一次上上下下能落不少钱。
她专爱给丫鬟们讲因果轮回的故事,动不动就是剜眼睛拔舌头的。
丫鬟们心里害怕,她就让她们去佛前点长明灯。
托着她点盏佛前灯,每天供一文香油钱,点一年就要三百六十五个钱。
好些丫鬟都托她点长明灯,但梨月死活不出钱。
她们几年都去不了一次兰若庵,谁知道这钱干什么用了?
丫鬟们点长明灯一年要供奉三百六十五文。
老太太、太太们供奉的香油钱,则是每年数百两银子不等。
沈氏早先也供奉长明灯,听说是每年五十两银子,不算多。
“老姑子宣卷的时候说,大奶奶的愿心大,需得大大的供奉。佛前要供大灯海,还让全庵堂的小姑子聚齐念佛,大奶奶出每年五百两,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大奶奶舍不得银子,就让丫鬟婆子一起念佛。用念出来的米兑香油供佛,说这个是最虔诚的。还说啥啥书上写着,几百年前的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