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晚膳先温着些儿,国公爷回来再用。”
一般晚膳的时候,覃乐瑶都是等着宁元竣回府一起吃,吩咐了一声。
采初张罗传膳媳妇将四道蒸菜放在炭炉上煨着,其他菜肴则暂时放在食盒里没拿出来。
屏风后的洒金小炕上,覃乐瑶正在与娘子们说话对账。
她近来是忙的很,每天早上打发宁元竣上朝一走,就已经开始忙碌。
有时正在妆房里梳着头,管事房人就排着队回话,用早膳时都不得闲。
炕桌上摆着象牙雕漆小算盘,还有厚厚的账簿子。
小巧的海棠石砚,两支狼毫细笔,琉璃镇纸下有几张纸笺。
眼前正在算的,就是给兰若庵的香油钱,还有印《大藏经》的经钱。
“香油每斤五钱银子,每月共用银三百两。刻印《大藏经》五千部,每部耗一钱银子,共用五百两。本月共给兰若庵批八百两银子。请奶奶写个票,账房先拨八百两银子银票,给兰若庵主持镜明师父。每月初一送月例时,多添上这三百两就罢了。”
管事娘子算得很清楚,手拿着批票等着画字儿。
腊月里头事情多,覃乐瑶已处理过不少家务。
都是依着旧例办事,并没遇着什么复杂的事情。
她不似宁夫人精细严厉,又不似沈氏苛待刻薄,言谈间比玉墨还温柔。
因此都觉得西院奶奶谦逊好说话,不免就有些松懈心思。
这些管事娘子的心意,都觉得眼前这位新奶奶是小妾,名不正言不顺。
顶多算是半个主子,说话办事都不硬气,凡事都要靠着她们。
这些管家娘子们,平日给家庙家庵送用度,少不得要收老尼姑的孝敬。
如今见老秃贼镜明得了大笔香油钱,满心想着一会儿如何敲她一笔。
每月增了三百两香油钱,扣她一百两都不算多。
因此管家娘子一力撺掇,催着赶紧批了票,好去账房领银子。
可她却没料到,覃乐瑶并不着急,反倒问起兰若庵的琐事。
庵堂是何时建的,多少间院落房子,供的是哪家菩萨念什么经。
共有几个老尼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