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绍华安静地听着,偶尔礼貌性地点头或应和一声。
他承认,眼前的姑娘确实很优秀,漂亮,有才艺,性格也活泼外向,在人群中无疑是闪闪发光的存在。
但她的世界,似乎与他的世界,隔着一条看不见的鸿沟。
她谈论电影明星的八卦,他想的是新设备的调试数据。
她感叹舞蹈动作的优美,他琢磨的是提高钢材屈服强度的方法。
她憧憬着舞台上的光鲜亮丽,他肩上扛着的是上万人工厂的技术革新和生产指标。
“郭厂长,你喜欢看电影吗?或者听戏?咱们文工团有时候也会有内部演出票,下次有机会我给你留两张?”于海棠终于将话题转回郭绍华身上,期待地看着他。
郭绍华沉吟了一下,说道:“谢谢于同志的好意。不过我平时确实比较忙,下班后也经常需要看一些技术资料或者处理厂里的急事,恐怕没有太多时间。”
他顿了顿,语气温和却带着十分明显的界限感:“而且,相比于舞台上的表演,我可能更关注那些能实实在在改变生产力,提高工人效率的东西。”
他指了指不远处正在施工的一个小型水利设施:“比如这个,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能改善公园的灌溉系统,这就是技术的价值。”
于海棠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
她没想到郭绍华会如此直白地表达对她热衷领域的“不感冒”。
她原本以为,像郭绍华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又是大厂的领导,应该会欣赏艺术,懂得情调。
可他话里话外,透出的都是一种近乎刻板的务实。
什么技术资料,什么生产力,什么灌溉系统……这些词汇在她听来,枯燥乏味,毫无美感。
她感觉自己精心准备的一番“文艺展示”,像是打在了棉花上,软绵绵地,毫无回响。
郭绍华并非有意扫她的兴,他只是在陈述事实,以及他个人真实的兴趣点。
他需要的是一个能够理解并支持他事业的伴侣,至少是一个能和他聊到一起去的人,而不是一个需要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迎合、去“培养共同爱好”的文艺青年。
于海棠的活泼开朗,在她自己看来是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