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2)页
    2013年8月10日,四川雅安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而新落成的星辰抗震社区却被清凉的量子空调风笼罩。沈知意站在30层高楼的观景台上,俯瞰着这片由星宁集团打造的“科技方舟”——十几处楼盘如同钢铁堡垒般矗立在地震带上,纳米复合外墙在阳光下泛着银灰色的金属光泽,楼顶上整齐排列的光伏板正将光能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
    “沈总,验收数据全部达标!”工程师举着量子平板快步走来,屏幕上跳动的绿色数据令人振奋:“125级地震模拟测试中,建筑结构形变量小于03毫米;光伏系统日均发电量超预期15;无土栽培舱的蔬菜产量突破设计标准20!”沈知意点点头,目光扫过楼下热闹的交房现场。智能迎宾机器人举着电子钥匙穿梭人群,业主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这面墙居然能种菜?”年轻的程序员李然摸着客厅的无土栽培墙,指尖触碰到自动灌溉的纳米喷头。他的妻子兴奋地打开手机app,“快看!光伏板今天的收益已经到账87元了!”在星辰社区,每户阳台都配备了模块化种植系统,ai根据光照、湿度自动调节生长参数,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收获有机蔬菜。多余的农产品通过社区的量子菜市场销往周边城市,收益直接打入个人账户。
    更令人震撼的是整座社区的“自愈”能力。地下二层的量子能源中心,核聚变反应堆备用机组正在待命;建筑内部的纳米传感器网络24小时监测结构安全,一旦检测到地震波,智能减震器会瞬间释放反作用力。在交房仪式上,沈知意亲自演示了抗震系统:巨型震动台模拟13级地震,而楼内的茶杯中的水纹丝不动,引得现场掌声雷动。
    “这不仅是房子,更是一个能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沈知意对着直播镜头展示社区的能源循环图,“光伏电能除了满足居民用电,剩余部分并入国家电网;无土栽培产生的有机废料经过量子分解,转化为种植舱的肥料;就连雨水都通过纳米滤网净化后,用于灌溉。”弹幕瞬间被“黑科技”“未来已来”刷屏,某海外媒体甚至用“诺亚方舟”来形容这片建筑群。
    随着居民陆续入住,社区的经济生态迅速繁荣。退休教师张建国在阳台种起了药用植物,通过星宁的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年轻妈妈王芳将自家的无土栽培过程拍成
第(1/2)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煌煌华夏,万神再现从蒙德开始的格斗进化我当拉帮套的那些年综漫之我成了蜘蛛侠的表哥第一次穿越全球高武综武:老子天下第一贫道李青云,请诸天诡神赴死陛下快认错吧,您孙女是千古一帝穿在1977上门赘婿医武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