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字字幕
第一部分:植树节的由来与意义
植树节,一个旨在宣传森林效益、鼓励公众参与植树造林的节日。它起源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由农学家莫尔顿提议,后得到州议会的正式确认。而在中国,植树节与纪念孙中山先生紧密相关。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后将3月12日定为植树节。这一节日不仅提醒我们关注环境问题,更是一个实际行动的机会,让我们亲手为地球增添一份绿色。
第二部分:名人事迹——刘铭庭与图布巴图夫妇
在植树造林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令人敬佩的人物。比如刘铭庭,这位科学家一生致力于在沙漠中种树,他的足迹遍布塔克拉玛干沙漠,带领大家植树造林数百万亩。还有图布巴图夫妇,他们在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种下了一片梭梭林,用生命守护绿色,用时间丈量信仰的长度和厚度。这些事迹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看到植树造林的力量和希望。
第三部分:古诗词中的绿色印记
中华古诗词中,也不乏对植树造林的赞美和呼吁。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诣徐卿觅果栽》中写到:“草堂少花今欲栽,不问绿李与黄梅。”表达了诗人对植树的热爱和期盼。还有宋代诗人苏轼的《种松》中写到:“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描绘了诗人年轻时种松的情景,表达了对绿色生态的向往和追求。
白居易《种柳三咏》:
“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种树的热爱和期盼,特别是柳树,因其生长迅速,很快便能成荫,给予人们阴凉。
柳宗元《种柳戏题》: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旧篇。”
柳宗元在柳州任刺史时,亲自种柳于江畔,并以诗记之。这首诗不仅记录了种柳的事实,更体现了诗人对绿化环境的重视和热爱。
王维《辋川别业》: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虽然这首诗主要描绘了辋川别业的美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