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个少年认出了刘寒,赶忙走上前行礼:“臣汝南袁绍,拜见王上。”
刘寒停下脚步,目光打量着眼前的少年。
袁绍虽年少,但举止从容,眉宇间透着世家子弟的贵气,气度不凡。
这并不奇怪,汝南袁氏乃是当世名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在朝中势力极大。
刘寒缓缓说道:“孤不记得自己曾见过你。”
“辽东王威名远播,绍自幼便听闻靖祖一脉匡扶汉室、平定乱世的功绩。”袁绍语气诚恳,眼中闪烁着崇敬之色,“王上上次入京时,绍曾在人群中见过王上一面,今日能得以再见,实在是三生有幸。”
刘寒淡淡一笑,不置可否。
大汉的男儿郎们在年少的时候,大都以辽东王为楷模,立志要效仿靖祖匡扶汉室。
可并非所有人都能坚守初心,等到这些少年长大之后,他们学会的第一件事便是“忘本”。
辽东王刘寒目光转向袁绍身旁的另一位少年,那人虽未开口,但气度沉稳,目光深邃,显然也非寻常人物。
“这位是?”
不等袁绍去介绍,那少年便已经恭敬的对刘寒俯首称礼:“谯县曹操,拜见王上。”
辽东王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孤观你二人,一位意气风发,一位锋芒毕露,日后定能成大器,定能行匡扶汉室之举!”
“承蒙王上夸赞,吾等定为汉室竭尽全力!”
“今日之言,望你二人铭记于心。他日若有机会,莫负了这身才华。”
说罢,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袁绍与曹操站在原地望了许久,直到刘寒的身影逐渐远去。
“阿瞒,我听闻你自幼便仰慕靖祖。”袁绍低声问道,“如今亲眼见到了辽东王真容,感觉如何?”
曹操的眼神中带着向往与憧憬,赞叹道:“大丈夫,当如是也!”
少年身怀壮志,一心报国,意在效靖祖匡扶汉室!
大汉每一个年轻人都对靖祖心怀敬仰,曹操也不例外。
他也想成为像靖祖那样的人,提三尺剑平乱世,护佑大汉数百年太平,受万民香火供奉!
袁绍沉声道:“我听我家的叔父说,王上此次回京,是为向陛下诉说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