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王卫国突然问道,“你认识中科院的赵教授吗?”
陈二海点点头:“赵明理教授?他是何院长的学生,专攻高能物理。”
“他可能已经被策反了。”王卫国的话让陈二海如坠冰窟,“我们监控到他和卡尔森有过三次秘密会面。”
离开科工委时,天已经黑了。
陈二海走在寂静的街道上,脑海中不断回放着刚才看到的资料。
突然,他注意到身后有脚步声——不是保卫人员熟悉的步伐,反而像是刻意放轻的跟踪。
陈二海故意拐进一条小巷,然后猛地转身。
一个黑影迅速躲进墙角,陈二海追出去时已经看不见人影。
三天后,京都饭店的咖啡厅里,陈二海“偶遇”了赵明理教授。这位四十出头的中年学者穿着笔挺的西装,正独自翻阅一本英文期刊。
“赵教授?这么巧。”陈二海端着咖啡走过去,“您也喜欢来这里看书?”
赵明理抬头,眼镜后的目光闪烁了一下:“陈专家?真是……真是巧啊。”
两人寒暄了几句,陈二海故意把话题引向即将召开的国际研讨会。
赵明理的反应很微妙——当提到某些外国学者时,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桌面。
“对了,”陈二海装作漫不经心地问,“您认识瑞典的卡尔森博士吗?听说他在人体科学领域很有研究。”
赵明理的咖啡勺“当啷”一声掉在碟子上:“你……你怎么知道卡尔森?”
就在这时,一个金发男子走了过来。陈二海立刻认出这就是照片上的卡尔森。
“赵,这位是?”卡尔森的中文带着奇怪的口音。
经过介绍,卡尔森表现出“意外”的热情:“陈先生!我读过您关于科学验证的文章,非常……客观。”
他说这话时,蓝色的眼睛紧盯着陈二海,像是在评估什么。
接下来的谈话中,陈二海故意表现出对‘人体科学’的兴趣转变:“其实经过这段时间的研究,我发现有些现象确实难以用现有科学解释……”
卡尔森和赵明理交换了一个意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