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壁审讯室,卡尔森的态度截然不同。
这个自称瑞典人的家伙突然说起了流利的俄语,嚣张地宣称:“你们抓了我没用,我们的网络已经渗透到你们各个领域了!”
王卫国冷笑一声,推过去一份文件:“看看这个再说大话。”
文件上是十几张照片,记录了一个月来所有与卡尔森接触过的人员。
其中几张特别用红笔圈了出来——这些人,全都是安全部门安插的“钉子”。
卡尔森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一周后,中科院召开紧急会议。
何院长亲自宣布了赵明理的叛国罪行,同时表彰了陈二海的贡献。
“这次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何院长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要提高警惕,决不能让某些人打着科学的旗号危害国家安全!”
散会后,王卫国在走廊拦住了陈二海:“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上级决定成立一个特别科学安全小组,由你担任技术顾问。”
国防科工委大院深处,一栋不起眼的灰色三层小楼前,陈二海抬头望着门楣上崭新的“特别科学安全小组”铜牌。
铜牌在晨光中泛着冷冽的光泽。
“陈专家,早啊!”
王卫国洪亮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陈二海转身,看见这位安全部门负责人正大步走来,手里拎着两袋还冒着热气的包子。
他今天换下了军装,穿着一件普通的深蓝色中山装,但腰间鼓起的部分显示他依然配着枪。
“王组长,这是我们的办公地点?”陈二海接过包子,咬了一口,滚烫的肉汁立刻溢满口腔。
王卫国神秘地笑了笑,掏出一把造型奇特的钥匙:“跟我来,让你开开眼。”
推开厚重的铁门,陈二海惊讶地发现里面别有洞天。
一楼大厅被改造成了现代化的指挥中心,墙上挂满了地图和监控屏幕,六七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各种设备。
最引人注目的是正中央一块巨大的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更新着十几位外国“科技人员”的在华活动轨迹。
“这是从苏联引进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