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钱思远跳下车,“这是国内最先进的3英寸晶圆厂,去年刚投产。”
更衣室里,陈二海换上白大褂,戴上棉布口罩。穿过风淋室时,他惊讶地发现所谓的“无尘车间”只是用塑料布隔出的区域,几名女工正用镊子手工装配晶体管。
“这是我们的光刻机。”厂长自豪地指着一台锈迹斑斑的设备,“东德进口的,能实现5微米制程。”
陈二海凑近观察,心头一震——这分明是六十年代初的技术!操作台上还放着算盘,显然是用来辅助计算的。
“良品率多少?”他轻声问。
厂长脸上的笑容僵住了:“这个……大概20。不过工人们正在开展劳动竞赛……”
参观结束已是黄昏。陈二海站在厂区外的山坡上,望着远处冒着黑烟的烟囱。钱思远走过来,递给他一支大前门香烟。
“看到了?这就是现状。”钱思远吐出一口烟圈,“部里不是不想搞,可光刻机、晶圆、光刻胶……哪样不要进口?外汇紧张啊。”
陈二海突然掐灭香烟:“钱院长,给我三个月,我能把良品率提到60以上。”
“什么?”钱思远手一抖,烟灰落在军装上,“你可知道多少专家在这上面栽了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