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二海悄悄离开,转向新建的实验区。透过观察窗,他看见苏晓彤穿着防护服在记录,而刘雅正操作着设备。两人的身影在特殊光线下显得格外专注。
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接起来,是那位领导亲自打来的:“听说你们在用新方法?注意安全。”停顿片刻,老人突然问,“知道为什么这么急吗?”
陈二海握紧话筒。
“因为……”电话那头传来文件翻动声,“国际技术竞争不等人。”
实验日志第三十七天,陈二海在记录本上画了个大大的问号。x光刻技术虽然突破了制程极限,但废品率居高不下,产线上每三片芯片就有两片报废。
“又失败了。”刘雅摘下防护面罩,脸色苍白。她手里捧着刚出炉的晶圆,电路图案像被虫蛀过一般残缺不全。
陈二海接过晶圆,突然发现所有缺陷都集中在边缘区域。“不是x光的问题,”他猛地抬头,“夹具旋转时受力不均!”
就在他们讨论时,谁也没注意到一个穿白大褂的身影悄悄离开了实验室。
邹志刚的办公室烟雾缭绕。他盯着桌上那份《关于终止901项目的建议书》,钢笔在“技术风险”四个字上反复描画。
“邹处,这是你要的东西。”一个戴眼镜的技术员推门而入,从公文包里取出个小瓶,“进口显影剂,按你说的,把密封圈处理过了。”
邹志刚接过瓶子,对着灯光检查瓶口:“确定三天内会泄漏?”
“只要温度超过25度……”技术员压低声音,“但这事要是查出来……”
“怕什么?”邹志刚冷笑,“他们用的本来就是违规替代品,出事故也是自找的。”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张调令,“你下个月就去沪江厂报到。”
深夜的机修车间里,陈二海和赵师傅正在改造夹具。苏晓彤匆匆进来:“刚收到消息,邹志刚派人去总装部告状了,说我们违规操作。”
“让他告。”陈二海调试着新车削的零件,“倒是这批新到的进口试剂要重点检测。”
“已经封存了。”苏晓彤皱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