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刻,他必须用70年代的技术解决这个危机。
他拿起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新的方案:利用多个小功率电台组成分布式抗干扰网络。
在这个没有卫星导航、没有数字信号处理的年代,这或许是最可行的办法。
清晨的302雷达研究所笼罩在一层薄雾中。
陈二海的吉普车穿过三道岗哨,停在主楼前的柏油路上。
他刚下车,就看见钱总工在门口来回踱步,手里的烟卷已经烧到了过滤嘴。
“可算来了!”钱总工一把抓住陈二海的手腕,“整夜没合眼,把设计图翻了三遍,硬是没找出问题!”
陈二海跟着钱总工穿过幽暗的走廊,墙壁上挂着「大干快上,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标语。
保管室的门上贴着「绝密」字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管理员正用放大镜检查借阅登记簿。
“老李,把原始设计图拿出来。”钱总工说道。
老管理员推了推老花镜,目光在陈二海的脸上停留了几秒,才转身打开保险柜。
厚重的蓝图被小心地铺在阅览桌上,陈二海立刻注意到图纸右下角的俄文水印。
“这是大苏提供的原始图纸?”
钱总工点点头:“76年技术交流时给的参考设计,我们做了本土化改进。”他指着几处修改,“这里,这里,还有发射机部分都重新设计过。”
陈二海的手指沿着电路图移动,突然停在混频器部分:“这个本振电路的接地方式很特别。”
“哦,那是大苏的独特设计,”钱总工解释道,“用共面波导代替传统接地,可以提高频率稳定性。”
陈二海掏出随身携带的计算尺,快速计算了几个参数。他的眉头越皱越紧,这可不是什么独特设计,而是对方留下的后门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