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5)页
世都说 \"明帝这招,比修汴渠的堤坝还牢固\"。
    荥阳的老渠工李老汉,参与了汴渠全程修建。他常对孙子说:\"我修了一辈子渠,就服明帝。当年王莽让修渠,官吏克扣粮饷,民工饿死无数;现在明帝派人每天查工饭,连咸菜都管够,渠成那天,皇帝还跟咱民工一起吃粟米粥呢。\" 临终前,他让孙子在墓碑上刻上 \"汴渠民工\" 四字,说这是这辈子最骄傲的身份。
    西域的胡商阿胡达,跟着窦固的军队到伊吾庐,发现汉军边打仗边种地,屯田区里粟米金黄,铁器作坊叮当响。他回到龟兹后,跟国王说:\"汉人真会玩,一边屯垦一边卖丝绸,咱们的牛羊、玉石换他们的铁器、布匹,比抢来得划算多了。\" 从此,西域商队络绎不绝,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成了明帝时代的背景音。
    洛阳的太学生张衡,亲历明帝东巡讲经。他在竹简上刻下:\"天子亲御讲堂,诸王与寒门同席,问经论道,无贵贱之别。\" 后来他成为着名天文学家,常跟弟子说:\"明帝尊儒,不是摆样子,是真让儒学走进了咱寒门子弟的心里。\"
    刘庄的治国,处处透着 \"数据控\" 的严谨:
    人口增长:永平年间,全国人口从 2100 万增至 3400 万,相当于每年新增一个中等诸侯国,堪称 \"人口增长奇迹\";
    粮价腰斩:粟米价格从王莽时期的千钱一斛,降至三十钱一斛,老百姓的米袋子鼓了,市场上的炊饼摊都多了三成;
    刑狱精简:断狱数量比西汉宣帝时期减少八成,\"刑理平允\" 成了东汉官府的金字招牌,百姓都说 \"明帝断案,比天平还准\";
    边疆开拓:西域都护府辖 50 国,丝绸之路年贸易额破百万匹帛,敦煌成了 \"古代国际贸易中心\",胡商们都说 \"跟着汉家走,发财不用愁\"。
    他不像老爹刘秀那样有 \"天命光环\",却用学霸的严谨、经理人的务实,把东汉带入 \"明章之治\" 的前奏。当他在永平十八年驾崩时,留下的不是开疆拓土的武功,而是一套精密运转的治国系统 —— 从水利工程到司法改革,从边疆屯田到儒学推广,每一项政策都像汴渠的砖石,稳稳撑起东汉的黄金时代。
    
第(4/5)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我靠避凶天赋苟道长生重生1961,开局相亲对象就被截胡!追爱成瘾:凌总追妻套路深假千金空间通兽世,渣哥个个悔断肠毕业后不做牛马,去当赏金猎人牛二狗的妖孽人生狂龙归来,美女总裁沦陷了完美犯罪玄幻:毁宗门后我变强了高武:外甥女被欺负,8岁的我堵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