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比任何人都清楚,未来智能移动设备的竞争,绝不仅仅是计算速度的比拼,更是“续航焦虑”的战争。用户可以容忍偶尔的卡顿,但绝对无法忍受关键时刻的“电量耗尽”。谁能率先突破电池技术的瓶颈,为设备提供更持久、更安全的动力源泉,谁就能在用户体验这场终极竞赛中,赢得决定性的优势。
因此,在sia那份汇聚了未来科技密码的“购物车”清单上,“先进电池技术”被赋予了与核心芯片ip、操作系统同等重要的战略优先级。
然而,想要获取电池技术的“火种”,其难度和策略,又与之前收购传感器和浏览器团队截然不同。
在这个时间节点,主流的移动设备电池技术,仍然是以液态电解质的锂离子电池为主。虽然相比于之前的镍镉、镍氢电池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其能量密度提升缓慢,安全性问题也随着容量的增加而日益凸显。
至于那些被后世证明更具潜力、能量密度更高、形态更灵活、安全性更好的下一代技术——比如锂聚合物电池(li-po)、磷酸铁锂电池(lfp)、甚至更遥远的固态电池(solid-state battery)——此刻大多还深藏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或者仅仅存在于少数初创公司提交的专利申请文件和早期原型样品之中。
技术路径尚不明朗,商业化前景充满未知,市场上几乎找不到可以被直接收购的、拥有成熟技术的“现成目标”。
直接冲进去,盲目收购某家初创公司?风险太大,很可能赌错技术路线,浪费宝贵的资金和时间。
耐心等待,等技术成熟、市场验证后再介入?又可能起个大早,赶个晚集,错失建立先发优势的最佳窗口期。
面对这个两难的局面,林轩展现了他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和布局魄力。他为sia团队制定了一个看似“慢”,实则“快”的策略——“全球筛选 + 战略投资 + 技术预定”!
这个策略的核心思想是:
一、 全球筛选 : 利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