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疑虑并非没有道理。
在2002-2003年这个时间点,“人工智能”更像是一个存在于科幻电影和大学论文里的高概念。经历了80年代专家系统的泡沫破灭,以及90年代神经网络研究的低谷,ai正处在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虽然有一些学者在坚持探索,比如加拿大的geoffrey hinton在深度置信网络(dbn)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法国的yann lecun在卷积神经网络(cnn)应用于手写识别方面有所建树,但这些成果的影响力,大多还局限在小范围的学术圈内。
主流的科技公司,无论是硬件巨头如英特尔、ibm,还是软件霸主微软,都尚未将ai视为核心的战略方向。风险投资界,更是对这个投入巨大、回报周期漫长、失败风险极高的领域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样的背景下,林轩提出要“播种ai”,确实显得有些……匪夷所思,甚至可以说是“不务正业”。
林轩看着两位得力干将脸上的困惑,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反问道:“理查德,alex,你们认为,信息科技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两人对视一眼,理查德·刘沉吟道:“更快的计算速度?更便捷的通信?更丰富的数字内容?”
“这些都对,但都只是过程,不是终点。”林轩摇摇头,眼神变得深邃而悠远,“我认为,信息科技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拥有智能!是创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学习、甚至创造的机器智能!这,才是真正能够颠覆一切、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力量!”
“而ai,就是通往这个终极目标的钥匙!”
“我知道,现在的ai看起来还很幼稚,甚至有些可笑。就像一百年前的飞机,或者五十年前的计算机。但正是这些最初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探索,最终孕育了我们今天所处的信息时代!”
“我们启明芯,要做的是一家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