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市,这个黑龙江省中西部的小城,以农业为主的美丽小城,放在全国范围内也许并不起眼,但是哪怕它在局部熠熠生辉,也可以与日月同辉。
一座城,有一代人的记忆,有一代人的悲伤。绥化市就这样不知不觉的,不经商量的,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梦幻小城。
“李月篱同学。”
女教师抬起头来,望望班级后面的位置,那正是女生李月篱同学所坐的地方。
女老师每当点到一位同学的名字,都这样向该同学所在的相应位置望一望,望的时间极其短暂,就几秒钟。这好像成了她的一个习惯性动作。
只是在她叫到“李月篱”的名字,她习惯性的往班级后面望一望的时间,比望一望别的同学的时间要略微长一点儿。
女教师是看着李月篱站起来,一直走到讲台旁,她才收回注视的目光。
女教师正在教室里给同学们发高中毕业证。然后,这些孩子们就怀揣这个毕业证,闪电般的纷纷离校。
高中毕业了,高中时代结束了,高三教室就会立刻人去楼空。
毕业生们回家休息几天,再复习个把月儿,就要开始他们生命里最重要的一次命运大决战——高考,先是初考,然后终考。
那个年代全国高考得经过这样的两个大考,初考和终考。对参加高考的学子来说,这犹如是两次生死磨难一样。
他们甚至调侃:同样是死,要死就死一次;反正都是死,那就死一次别死两次;死到最后还是死,不如早死了。
接下来,各类大学校园在等着他们中的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甚至是极其小的一部分高中毕业生们前去报到。
有一大部分高中毕业生们,初考就被刷下来了。就没有终考的机会。而终考刷下来了,就没有上大学的机会。
就是所谓的高考落榜了。
参加一次或者两次大考的学生们,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挤独木桥挤破了头颅一般,不停的被淘汰,最后胜出的预备大学生少的十分可怜。要说对那个年代的高考学子们来说,最后胜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