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有中继台!
这可把武长风震惊的久久无法回神。
在古代,通讯一直是一个大问题。
特别是大规模军队作战。
在边界摩擦作战中,战场通常会覆盖半径 3 — 5 里的区域。
这个半径鼓声就已经不怎么实用了,需要传令兵骑马来回传递作战信息。
而当双方势力对某一战略要地,如一座小型关隘、渡口产生争夺时,作战范围大致在几里到十几里之间。
平原大规模交战的区域,战场会绵延数十里。
比如历史上的长平之战,秦国和赵国投入大量兵力。
秦军约 60 万,赵军约 45 万。双方军队沿长平一带的平原布防、对峙。
从赵军的防线,到秦军的营地,再到双方军队调动、交战的区域,东西绵延数十里。
赵军最初的防线从空仓岭到丹河一线,长达数十里,秦军为包围赵军,不断调动军队,其行动范围也极为广阔,整个战场东西跨度可能达到 50 — 80 里,南北也有相当大的纵深,可能在 30 — 50 里左右,总面积可达数千平方里。
这么大区域,信息传递更慢,瞬息万变的战场,指挥得到的信息,都不知道是几个时辰之前,甚至一天之前的事情了。
而对讲机的出现,无疑填补了通讯方面的空白。
同时,这十个对讲机,还是警用级别。
理论上通讯距离可达5至20公里左右。
算上山丘,树木,建筑等障碍影响信号,加上中继台,保底通讯距离30公里!
足够劲勇堡使用了。
激动!
不激动是假的!
战场上,信息最为重要啊!
这就是降维打击!
“这一趟张家口真没白来,单单是一个对讲机系统,就足够冒险了。”
武长风深吸一口气,平复下激动心情。
至于对讲机所需的电量,早已经有解决方案。
房顶上的太阳能板,可不是吃素的啊!
剩下的唯一问题就是教会士兵们怎么使用对讲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