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哪怕我们立了功,在朝中重臣看来,这里面相当一部分也是应该做的,算不得什么。而要是我军继续后退一步、暂时还要失地,说不定还会被认为是无能。”
刘光世和韩世忠听了这些分析,昨天刚赶到时的轻松感也一扫而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凝重的神色。
他们太了解大宋朝廷对武将的期望值变化有多么随性了。有时候,就算打赢了,也可以说成是“本来应该打得更好,转折点应该来的更早”。而有后台的人,如果打输了,也可以说成是“前任留下的坑太大,实在不好填,他已经尽力了,为后来的反败为胜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种事情,这些年来在西军当中都不知道发生了多少遍了。大宋和西夏的反复拉扯,总是互有胜负的。而有后台的总能把一时的失败说成前任的坑太深,而没后台的人一时的小胜也能说成是前任的基础打得好。
如今看来,方腊肯定迟早要败,但朝廷会把这根“止损线”定在哪儿呢?是不是北方来的援军抵达后,立刻就要瞬间反败为胜呢?北方来的援军,赶到的比例达到多少,才能触发这根止损线?
这里面能玩猫腻的地方太多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有kpi考核的地方,就有作弊的空间。
想明白这一点后,刘光世和韩世忠很快意识到,他们被作为先锋派过来,也有可能踩到坑里。
如果童贯和朝中大臣都认为,“止损线”已经定在“杭州没有陷落”,而后来杭州却没救回来呢?是不是他们几个也有责任?
赵子称肯定是没有责任的,因为赵子称是文官,是苏州通判,是配合他们协防的。赵子称只要尽力了,而且守住了自己的地盘,就追责不到他头上。
一想到这儿,刘光世还能忍住,而韩世忠已经有些抓狂了。
“我就知道上面没那么好心,让我们先来,就是想有功大家分,没功让咱扛救援不力的过!”
刘光世脸色微微铁青,但还没像韩世忠这般开骂,他还在指望其他可能性,于是继续追问: